•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0-07-07 来源:《党建》杂志

    徐秦法  秦 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新时代全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方面。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外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各类错误思潮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新时代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才能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回应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从而有效增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凸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鲜活生命力。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揭示各类错误思潮的内在实质,有效应对各种错误观点、错误思潮的挑战,积极回应时代问题,把握时代主题,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人凝心聚力、矢志奋斗的信心与决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不仅具有丰厚的理论支撑,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切实反映新时代特征、回应新时代需求、满足广大人民意愿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共识,有助于更好传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进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对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国际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地位,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话语体系,有助于批判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共产主义的丑化、对社会主义的攻击,从而在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中立根本、强底气,有效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要进一步增强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民心。

     

      四、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确保全体人民始终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实有效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一方面,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自身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辨别能力、培养意识形态解释能力、强化意识形态整合能力、增强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努力形成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党的理论的阐释者、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倡导者,担负着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四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释当代中国,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放眼世界发展大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出新解读、新阐述,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认识,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环境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吸引力。

      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关键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走深走实,要密切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刻体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历史自觉、人民至上、实事求是等鲜明理论品格,不断增进对这一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把这一思想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要以人民群众认同不认同、支持不支持、践行不践行为尺度,时刻倾听人民心声,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广泛吸收、借鉴现实生活中具有现实性、广泛人民性的话语,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创新表达,从而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更加生动鲜活,易于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同,以此来不断检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实际成效。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现实利益,通过转换话语方式,吸收大众话语,用人们容易理解、可以信赖的表达,让人民群众“听得到”,更“听得进”“听得懂”。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研究”(19VSZ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瑞熙)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