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学习时报

    范中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均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基本框架,这两对矛盾统一体的辩证运动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具体实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科学指明了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优化生产关系、夯实提升经济基础和改革完善上层建筑的有效路径,明确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制度支撑和根本保证。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特征,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围绕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阐明了许多关键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

      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逻辑起点。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论断,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用“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等“十个更加注重”明确了新常态下工作重点转变的方向,为在新常态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战略指导。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做到五个着力,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其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为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新思想新途径新方法。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核心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工作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基本路径,“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着力点,“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是制度保障,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因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发内需潜力,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做好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两篇大文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制度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多是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方面提出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了顶层新设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为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强化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并聚焦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对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战略安排。

      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累计推进2000多项改革举措,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根本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用“十个坚持”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方针,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运动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从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七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科学阐述,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我们党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并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以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这些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结合,形成的新时代治国理政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的重要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支撑;积极构建“有效的市场”,全面激发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又努力打造“有为的政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筑牢根基。同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学说出发,有效解决了治国理政的领导权、指挥权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问题,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为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和重要贡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