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的三重向度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党建网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近期,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角色角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根本任务和基本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和发展。

     

      明确了“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质问题

      为谁培养人,这是研究生教育工作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同时指明“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指明了教育的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教育是由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将教育的性质改变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的要求,是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然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面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新挑战。据统计,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5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余万人,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人。研究生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个别研究生极为不当的言行也被频频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引发对研究生教育的担忧。因此,明确“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质问题,是实现研究生教育提质增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必须牢牢抓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根本性质。一是必须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研究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三是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研究生培养工作必须首先明确“又红又专”的鲜明底色,才能保证人才培养和办学治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好地担起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

     

      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任务问题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事实上指明了教育应当面向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才培养也应当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就指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既明确了研究生成长成才应当确立的志向、具备的品质、培养的能力,更是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教育的重大战略使命和根本任务。因此,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紧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攻坚的战略任务以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世界大势,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图伟业之中。一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要直面我国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要着重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在即、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点,处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要机遇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适应多层次、多领域、多区域需要的时代新人。三是以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化人才。研究生具有鲜明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新理念的主要发起者、新范式的主要创造者和新技术的主要实践者。研究生教育要按照创新和育人高度融合的要求,构建起与研究生的学生和学者双重定位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要激发和鼓励他们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和坚决投身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切实履行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维护者责任。

     

      明确了“怎样培养人”这一基本方法问题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这既为新时代如何开展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又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是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指向,做好顶层战略规划。在总体层面,要对接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需要。在具体层面,要对接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二是以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重心,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和学位点布局。要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契机,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不断优化学科设置和学位点的布局结构,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在处理好人文社科与理工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比例关系以及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学术型与专业型学位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相关学位点与专业。三是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根本,营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氛围。近年来,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普通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体现出高校有动力、有能力、有潜力吸纳研究生加入。因此,应积极构建机制、完善体制、搭建平台、提供支持,进一步放手推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不拘一格、慧眼识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四是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为抓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有立德树人之心,有为人师表之德,有立言立说之识,有探索创新之能,有求是求真之志,有担当使命之勇”标准,配齐建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构建研究生参与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科研创新活动长效机制,鼓励导师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探索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现实课题,加快培养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急需人才和领军人才。五是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关键,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以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等各方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努力吸收更多的优秀研究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队伍中来,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吹响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冲锋号,我们要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民情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拔尖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为世界研究生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执笔人:吴满意,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良虎,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