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发表时间:2021-02-24 来源:四川日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的丰富发展,是党的人民立场在新时代的精确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就必须自觉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牛先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是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需调动亿万人民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在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正是人民群众驰而不息的活动,推动着社会由蒙昧、野蛮到文明的接续发展,形成了绵延不断的人类历史。

      人民是物质文明的直接创造者。在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仅用自己的双手生产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创造了石器、青铜制品、铁器等生产工具,而且还建造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名扬天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给全人类带来福祉的“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实践证明,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人民是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建设物质文明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过程不可分割,两者有机统一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丰裕的衣食、奔驰的高铁、精密的计算机、奔月的嫦娥等,从形式上看都是物质文明的成果,但创造这些成果一刻也不能离开农牧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科学,而且这些科学也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创新发展。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属于人民范畴,要平等地尊重他们的创造活动,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一切财富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需调动亿万人民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初心的体现

      ●党来自于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我们必须始终谨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是从哪里来的”“党的宗旨是什么”和“如何保持党的生命力”这些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提供了根本遵循。

      共产党来自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工人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党不仅非常注重从工人阶级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吸收新生力量,而且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理论,不断从农民中培养和吸收党员,使党员队伍迅速壮大,党的力量不断巩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历百年的发展,今天党员的数量已经从建党初期的50余人增加到9000多万,这些党员来自于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党政军民学各个领域,他们都是人民中的一员,共同构成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力量。

      党的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民。党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是统一的,人民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党所倡导的事业、追求的目标,就是人民向往的事业和目标,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基础之上。在革命战争年代,离开了人民支持,不仅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且连生存的可能也没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年代,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今天,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还多,但与14亿中国人口相比,仍然是沧海一粟。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的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也难以成功。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根本力量还是蕴含在亿万人民群众之中。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来,以高度的责任和勇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奋发图强,在艰辛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

      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概括地讲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讲:“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党来自于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奔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无论走得多远,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我们必须始终谨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

      ●只有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做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我们党才能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有了法治保证,才能更加放心大胆地去干事创业,才能凝聚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之源。在新时代,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落到实处,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必须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从体制机制上保护和激励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相信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人民中间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一直强调,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吸取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昭示我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做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我们党才能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要使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权益、人民的福祉都得到法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有了法治保证,才能更加放心大胆地去干事创业,才能凝聚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鼓励人民干事业、干成事业。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是追梦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为每个人实现梦想创造广阔的空间是党的责任,为此,全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利益固化的樊篱,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只有把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只有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平等的追梦机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梦想成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体现。从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来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效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体现。

      从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人民生产生活是具体而真实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安全、环境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往往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看起来是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只有锲而不舍地把人民需要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了,一切为了人民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让人民来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效。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各项权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保证,这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党的工作得失。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党为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保障人民生命权、财产权,带领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给人民以民族独立的人格尊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辟了道路。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让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的新生活,是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