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1-08-10 来源:《党建》杂志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总结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系统阐释了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治水擘画了宏伟蓝图。

      水利部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成立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梳理细化任务安排,调集最强的专业力量,提供最有力的要素保障,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工程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工程顶层设计。

      准确把握工程定位。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评估和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有关工作中,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联系起来,从促进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整体协同发展的系统观念出发,统筹城镇化、粮食、能源、生态用水需求,把握好南水北调工程功能定位。

      科学优化工程布局。把南水北调工程放入国家水网中统筹考虑,从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谋划,科学优化东、中、西线工程布局,实现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确定工程规模。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节水、治污和挖潜的基础上,本着适度偏紧的精神,对受水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进行合理配置,既考虑北方受水区的水资源需求,也重视调水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影响,做到调水规模与受水区刚性需求及调水区可调水量相适应,合理确定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模。

     

      遵循客观规律,深化工程方案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方案论证中,要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

      遵循自然规律。在工程规模布局确定过程中尊重水资源自然演变规律,准确把握长江、汉江等调出区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特点。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系统特征,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出发,分区分类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科学确定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调水时段、调水线路、调水规模。

      遵循经济规律。考虑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和价值规律,统筹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供求、水价、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好工程经济效益。贯彻落实“两手发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作用,完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工程建设运营机制。发挥好水价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用水效率。

      遵循社会规律。水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一方面根据用水区域分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刚性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另一方面针对用水的结构特征提高供水保证率,满足优质水资源供给需要,多源互济确保国家重大战略区水安全。

     

      坚持节水优先,统筹节水和调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多次强调要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要求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

      加强用水需求管理。继续保持节水力度,从整体上优化用水结构,进一步挖掘相关领域节水潜力;继续加强农业节水力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推进工业节水改造,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将节水和用水联动考虑,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严格用水强度控制,完善水资源监督考核。

      统筹考虑实施调水。以优化区域供用水结构、退还城市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体目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定位和开发任务,综合考虑水价、水质等因素,按照优水优用等原则,统筹实施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坚持经济合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要坚持经济合理,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加强多方案比选论证,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多来,累计调水总量超4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已由原来规划的沿线大中型城市补充水源跃升为主力水源,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加快后续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确定最适宜的功能定位。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从构建国家水网、融入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大局着眼,围绕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畅通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以及保护生态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考虑在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工程的最大综合效益和长远战略性功能,从而确定工程最适宜的功能定位。

      选择最优的工程方案。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按照“控成本、增效益、保运行”的要求,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率。在受水区,将充分考虑水资源刚性约束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宏观导向作用,需求供给双控制。在调出区,将充分考虑水文过程、未来合理的用水需求和生态环境用水保障要求,按照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调水阈值区间。充分利用现有河湖渠系输水和现有湖库调蓄,合理确定管道输水和明渠输水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征地移民数量。既要争取合理的财务收入,以维持正常运行,也要兼顾好其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彰显经营性与公益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

      严守水生态保护红线。调出区应严格保护管控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功能的水生态空间,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

      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必须坚持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消除调水区和工程沿线劣质化水环境,严格遵守执行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基本要求,把水环境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做好重大水污染事件防范。

      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要在保障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长江、汉江等调出区河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同时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考虑受水区的刚性用水需求。黄河流域用水指标的调整,必须综合考虑上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科学把握国家水网的功能定位。国家水网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具有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特征。

      构建完善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加快重大引调水、河湖水系连通、重点水源和供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洪涝水蓄滞泄关系,优化流域控制性枢纽、江河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布局,完善洪水风险管控机制,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受损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