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好书
    陈彦:新时代作家更要读好生活这部无字大书
    发表时间:2023-06-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分文学、舞台艺术、电视剧、网络文艺四个单元。文学单元由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主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作主题演讲。

      陈彦表示,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尤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文学始终发挥着塑造文明、建设文化、凝聚人心、推动进步的作用,独特而不可取代。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文学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如何更好地释放能量,发挥作用?陈彦谈了自己的四点思考。

     

      攀登文学高峰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文学该做什么?陈彦认为,新时代十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所见证的伟大实践,所要开辟和踏上的征程道路,都是文学要着力表现的国之大者。要写好这些关键的文章,文学必须站到大地把手中的笔和我们的脉搏心跳紧紧贴合在一起,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在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

      需要创新艺术表达,旧话语讲不好新故事,老观念也想不通新命题,社会发展生活变化所催生的新内容、新感受,新想象,呼唤着与之相匹配新的美学风格和新的艺术语言。文学需要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旧框架,探索新手法,建立新风格。

      攀登文学高峰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文学创作是作家的事,但是文学视野是大家的事,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只会事倍功半,今天只有用好机制抓好,把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多方联动才能让更多的种子长成大树,让更多的高峰崛起。中国作家协会近期推出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家活动周等都是在这方面重点发力。我们希望将作品创作、发表出版、交流分享、评论研究、传播转化等不同的文学产生环节打通联动,资源共享,全程追踪优势互补,做到攀登高峰一盘棋。最大程度地整合出版界、影视界、翻译界等各方优势资源,释放新时代文学的巨大潜能。

     

      新时代作家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生活这部无字大书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学能做什么?陈彦表示,新时代文学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文学的力量,根本一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没有服务人民的资格?有没有满足需求的本事,这是新时代文学的必答题。要答好这道题必须和人民一起与时俱进,一方面人民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普遍提高,需求标准和阅读期待也越来越高,在文学生产上搞人海战术求多不求精已经走不通了,今天每个人对生活有思考和见底,也接触过各种各样表现生活的作品,对生活的思考不如读者透彻,人民一定不会买账,要更好地服务人民文学必须在艺术的创造上下更多工夫,不能简单化、概念化、套路化、肤浅化。

      陈彦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包容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人民的形象类型极其宽阔,当下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题材窄化问题,有些领域作品扎堆,但同时也有许多行业许多形象许多人民生活的侧面尚未被文学书写覆盖到,有些只写简单的乘风破浪,没有对挫折的表现,文学怎么能够诠释出超越困境的信心和勇气?没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文学作品又如何能打动读者给人以力量呢?我想这一切都要求新时代作家不仅要读书架上的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生活这无字大书,了解更多人民的生活,突破人生的表层,切入到生命的最深处,描绘生活与心灵的升级。

     

      与现代传媒深度融合中,文学要更好地发挥母体作用 

      与现代传媒深度融合,文学要怎么变?陈彦认为,在新的传播格局和文化条件下,接受方式参与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越来越丰富,电影、电视剧、互联网文艺还有各种更新迭代层出不穷的公共文化产品都在分享、分流社会文化生活的注意力。过去年代里人们的文化生活选项没有这么多,文学的目标很多,现象级的文本很容易出现,在今天就困难得多。不仅文学,任何文艺门类今天要做到万人空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如此越要坚定守护好文学的根系,只有把文学写得更像文学,提供最富文学性的独特表达文学才有立身之本,才可能被需要被看见被传播,也才可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的母体作用。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在海外传播中获得的成功,表明文学的质地给传统文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文学在形态转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比如去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先生,近期网剧《漫长的季节》也与青年作家有关,有人物、有命运感的这些关键词常常出现,这就是对作品中文学根系的识别和认可,许许多多的案例让我们证明,即使文学门类再多,表现形式再新,大家在根子上需要内容,文学只有更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不断输出更好的内容,拿出更硬的内核,才能真正为各种艺术形式提供有力支撑,才能将文学的创造力转化为更加广阔强劲的文艺合力,精神动力,让文学始终活跃在时代文化生活的中心。

     

      文学是事关民族复兴伟大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与世界文化深度交流,文学该怎么走?陈彦认为,密切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和共同议题,中国文学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自古以来文学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优势项目,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中国的唐诗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近现代以来中国新文学几次著名的爆发期的形成,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学初期等,也都从世界文化中汲取很多的能量。近年来中国网文出海取得的突出成绩,以中华美学精神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具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陈彦表示,中华文明具有持续的爆发力,五四以来很多代作家都受过肖洛霍夫的影响,学习了他对民族历史的恢宏讲述,我们自己也有司马迁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大历史观,卡夫卡式的抽取变形,吴承恩、蒲松龄强大的想象和对现实的隐喻能力,好的作家一定是打通世界经验和民族传统,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的作家,新语境为文学提供新命题,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持续巩固和加强中华文化主体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文学正是这项事关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充分感同时代精神的磅礴气象,在开放、包容中赓续中华历史文脉的格局,创造与新时代新文化相适应的新的文学经典,为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留下中国文学的鲜明刻度和灿烂华章。(记者 谢湘南)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