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爱我国防”资讯
    探索国防科普新的“打开方式”
    发表时间:2023-05-31 来源:中国国防报

      5月20日至31日,第23届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各地展开。作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活动,其中,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举办看图说兵器、武器知识讲座、闯关向前冲(知识竞答)等系列国防科普活动,吸引校内外众多参与者,博物馆接待人数节节攀升。

      

       国防科普是全民科普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国防科普工作,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与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一样,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也“解锁”了一些国防科普新的打开方式,作出一些有益探索。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质科普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科普活动,让参与者感知军事科技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在心中种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种子。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实物观摩学习兵器知识 

      

       ■刘  诚  张  赟

      

       “敌机方位010,高度1500,开火……”5月21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随着讲解员口令,该校大二学生陈东生作为二炮手体验某型高炮模拟射击。“刚进博物馆就看到了电影《金刚川》中志愿军击落敌机的片段,这次我体验了一次瞄准敌机开炮的感觉,来得太值了。”陈东生感慨,“虽然没有发射炮弹,但这个型号就是当年志愿军使用的主力防空火炮。”

      

       “目前该型火炮状况良好,校瞄设备都有库存,所以用实物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兵器博物馆馆长姜慧敏介绍,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炮兵工程学院,当年为了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学校收集了大量枪炮及配件。这些藏品数量多、门类全,不仅展示枪炮的发展史,也见证了我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开展国防科普的资源富矿。

      

       走进兵器博物馆,观众会被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枪炮看花眼,往往不知从何处开始了解,这时就需要一名专业讲解员“拨开迷雾”。

      

       据了解,博物馆的讲解员主力来自该校学生社团“铸剑博闻社”,30余名社员常年活跃在讲解现场。每年开学时,博物馆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对兵器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培训,并在讲解实践中培养锻炼,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合格讲解员。

      

       “我们一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重点讲解,让大家掌握枪炮基本知识,了解发展演变过程。比如,根据展出火炮的用途介绍分类,有压制炮、高射炮、反坦克炮、航空机关炮等。有时结合国内外火炮发展,讲一些科技自立自强的小故事。”讲解员李泽昊告诉笔者。

      

       博物馆里,各个时期的火炮大都能见到:从我军第一代太行式120毫米迫击炮,到参加过金门炮战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再到由该校教授唐治带领团队研制的某型迫击炮……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博闻国防,铸造利剑。讲解员通常在介绍基本知识后,引导参观者了解枪炮构造和击发原理。

      

       “我们的讲解员多来自学校兵器技术、武器发射等专业,具备专业知识,他们也在讲解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姜慧敏介绍,每年博物馆都会组织专业老师和讲解员一起研究馆中更新的陈列装备,保证讲解的准确性,探讨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专业知识。

      

       曾担任“铸剑博闻社”社长的秦一通发现,现在青少年更倾向于在“玩”中学知识,所以社团在学校老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创新组织多样化科普活动。92式手枪模型拆装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体验项目,需要将撞针、击锤、弹簧等40余个零件依次拼装在一起,参与者在动手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近年来,博物馆联合社团举办“铸剑杯”系列活动,有兵器辨认大赛,包括你说我猜兵器、根据线索寻找兵器等游戏;有科普征文活动,吸引校内外许多学生参与,影响力越来越大。

      

       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体验课堂点燃报国热情 

      

       ■本报记者  刘宝瑞  杜圣智  通讯员  兰  兰

      

       “10环!”随着电子报靶系统报出成绩,辽宁省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西美霖体验射击后振臂高呼,兴奋不已。这是5月20日,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主办的科技活动周现场的一幕。

      

       “这款95式突击步枪口径5.8毫米,重3.3千克。”射击体验开始前,讲解员刘裕杰拿起1∶1仿真模型为大家介绍枪支相关数据。

      

       “拿起来还是感觉有点重,有没有办法让它更轻一些呢?这样用起来更省力。”体验结束后,西美霖提出疑问。

      

       “那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研究看看哪种材料更轻巧,还能同时保证性能。”刘裕杰鼓励他。

      

       科技活动周上,除了轻武器模拟射击,还设置了坦克模拟驾驶、战斗机模拟操控、反坦克导弹模拟发射、航母模拟编队及指挥舰载机起落等互动体验区。

      

       “体验项目能让参观者对兵器有实感,吸引更多人了解兵器、探索兵工科技。所以,我们在常设展览基础上开发了很多体验项目,这些项目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六集中开放日可以体验。”兵器博物馆馆长金浩告诉记者,每到开放日,兵器广场国产59式主战坦克旁就会排起长龙。

      

       厚实的履带式底盘、前伸的坦克炮身管、内部依稀可见当年战斗训练过的痕迹……将坦克里里外外看个遍,大家仍意犹未尽。

      

       “这型坦克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生产主战坦克的能力。当年,科技工作者借助苏联提供的样车,在摸索中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自主研发。其中,仅发动机一个项目就解决了330余个关键技术难题。现在我们的新型坦克,弹药自动装填系统取代了人工装填方式,乘员从4人缩减为3人。”讲解员邵奎坤及时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

      

       军队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国防科普也得跟上时代。博物馆根据大家关注的热点,依托现代科技构设逼真场景,让参观者“登上”舰艇、战机,体验装备操作,“登航母、组建编队”就是其中一项。

      

       “我们联合博物馆开发了航母演练及体验系统,参观者只需要戴上VR眼镜,就可以进入3D虚拟环境,登上辽宁舰甲板。”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教授肖世龙介绍,该系统分为沙盘演练、浏览参观、指挥体验、模拟驾驶等四大模块,通过这个系统,参观者可以全景式了解辽宁舰的外观特征、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还可以扮演舰载机起落指挥员,根据指引提示掌握基本的指挥动作,选择不同的舰艇组建自己的“航母编队”。

      

       “一小时介绍,不如十分钟体验。可以调动所有的感官,身临其境了解航母的方方面面。”金浩介绍,博物馆有冷兵器、现代兵器,也有小型枪械、大型的飞机坦克等装备,参观展品能了解装备性能、兵器发展史,体验项目则为大家提供了“乘坦克、开飞机”的机会。距离拉近、互动性增强,体验课堂吸引更多人了解国防科技,支持国防事业。

      

       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 

      

       科研实验激发探索兴趣 

      

       ■寇军红  杨  飞  朱  坤

      

       “请注意看这几行程序有点问题,想想应该怎么改?”“老师,这段程序必须和硬件电路中单片机实际使用的输入输出端口相对应。”5月22日,在西安浐灞第十学校中学部“启创班”,西安工业大学电信学院副教授陈红从“一听就懂的人工智能”说起,逐步开展硬件电路设计、编程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案例解析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这是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组织的长期科普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参观或体验,我们更注重兵器特色科普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科研优势,将科研项目引入科普教育,吸引、选拔对国防科技感兴趣的、在科技创新上有潜力的中小学生,为国防科技事业储备优秀人才。”科普中心负责人、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马爱洁介绍,科普中心与西安浐灞第十学校、第十七小学等中小学合作,开办“启创班”,由专业教师团队主讲国防特色科学素养课程。

      

       在西安工业大学校内,科普中心与学校兵器材料与制造基地、兵器电子实验室、智造创新基地等广泛合作,为前来参观研学的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就在5月25日,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姚友鉴在科普中心参与了“酸雨影响”“雾霾实验”等一系列小实验。

      

       这天,学生们在材料与化工学院工程师苏小琴的指导下,围绕“国防新材料与环境科技”这一主题,做了酸碱腐蚀实验、絮凝剂处理废水等实验,了解酸雨、雾霾等对国防装备、建筑设施的破坏,学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保护和治理。

      

       苏小琴介绍,小实验都由科研团队教师和硕博士指导,将科研课题经过脱密、简化后,设计了一系列逐渐深入的、有一定趣味性的科研小实验。小实验围绕人工智能、无人车、新材料等领域,涉及特殊装备用胶黏剂、战场环境设计等多学科课题。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原理,还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为了扩大国防科普的覆盖面,科普中心依托学校专业资源组建兵器科普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将科普送到更多地方。他们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国防科普活动,与中小学科技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其中,“化学水火箭”大赛及相关研学活动参与学生最多。

      

       据了解,“化学水火箭”是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用废弃饮料瓶制作的,分为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等部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过程,还学到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知识。

      

       据悉,西安工业大学正联合南京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以及相关兵器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建兵器特色科普联盟,共享科普资源,助力科技发展。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