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纪念
    记者探访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葵阳支部指挥部旧址 红色榜山激荡革命精神
    发表时间:2021-09-02 来源:林日报

     

      这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村庄,早在明清时期,在兴业科举考场上就有榜山唐氏“无唐不开科”之美誉;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中共郁江特委委员陈岸、桂东南兴业抗日自卫军司令员李云蒿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村里大部分村民参加了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为寻求解放付出了鲜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里便是被列为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葵阳支队指挥部旧址兵马第的所在地——兴业县葵阳镇葵联村榜山自然村。

      近日,记者走进榜山村,探寻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感悟革命先烈的不渝初心。

     

      百年祠堂见证峥嵘岁月

      榜山村坐落在葵山脚下。汽车沿着整洁的村道行驶,道路两旁是崭新的民居、成荫的绿树,车窗外不时掠过的一段斑驳城墙则提醒我们——榜山村那一段悠久的红色历史。

      汽车在一处广场旁停了下来,刚下车,我们便被广场上的铜雕吸引住了。走近一看,发现这正是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的情景铜雕,雕塑上10名战士的面貌、姿态等各不相同,或举目远眺,或手握机枪,或振臂高呼,塑造出革命烈士在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中浴血奋斗的生动形象。

      广场右侧,便是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葵阳支队指挥部旧址——兵马第。“明朝崇祯年间,榜山唐氏先人唐鸣勋任职北京兵马司正指挥,兵马第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立的家祠。在战争年代,中共郁林特委委员陈岸、桂东南兴业抗日自卫军司令员李云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兴业开展地下组织工作时,唐氏后人把兵马第捐献出来,供革命志士们办公、居住使用,成为了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葵阳支队的指挥部。”葵联村党委书记闫泉介绍。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由厅堂、亭子、花池及廊庑构成,整座建筑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信步兵马第内,我们还能看到部分房间的房梁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这些都是榜山村人英勇投入革命的见证。”闫泉介绍,1945年3月,榜山保卫战失败后,敌人杀害了来不及撤离的村民,还一把火烧毁村子。由于兵马第不在村子中心,待敌人撤走后,村民返回后及时扑灭余火,兵马第才得以幸免留存。后来,村里启动兵马第维护修护工作,让后人记住老一辈的牺牲与奉献,把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记忆让人心潮澎湃

      1945年春,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爆发,陆川、博白、兴业、贵县人民先后爆发起义。3月2日凌晨,兴业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打响了。

      在先后攻克仁厚、葵阳、铁城、城隍乡公所后,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兵分两路攻入兴业县城。战斗中,不少群众跟随自卫军一起行动,负责运送弹药、照顾伤员和供应饭菜,在军民团结一致行动下,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一度进攻到兴业县政府附近。

      后来,由于北流、容县等地的国民党自卫队开始增援兴业县政府,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牺牲,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决定以北靠葵山、南临兴合公路而且围墙坚固、群众基础好的榜山村为据点,固守中江、莫塘一线,伺机反攻。“榜山村当时的环村围墙长达2000多米,高3.5米,共设有3个大闸门、16个炮楼,易守难攻。”榜山村历史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葵阳大恩中学老师唐选乐介绍道。

      1945年3月7日晚,敌人派重兵包围榜山村,并用机枪、迫击炮向村内扫射轰击。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凭借着闸楼和坚固围墙沉着应战,不少村民也拿起枪支与自卫军并肩战斗,同仇敌忾抵抗敌人的进攻,最终,敌人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坚守两天两夜后,由于弹药与给养难以为继,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决定利用村后绵延的葵山山脉这一有利地形开始分路突围。在发现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撤退后,敌人便开始对榜山村烧杀抢掠。“当时榜山村全村90%的房屋被焚烧,财物被抢掠一空,敌人还把抢劫来的财物运回县城当作‘战利品’拍卖,进行反革命宣传,吓唬群众。”唐选乐这样介绍道。

      面对残暴的敌人,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始终没有屈服。“当时,村中还有唐钟昆、唐殿策、唐安浦、唐国端、唐树华、唐九嫂、唐十二婆等9位行动不便的村民留守,在被杀害前仍坚持抗争。”唐选乐说。

     

      革命力量激励新一代人

      一路参观,一路沉思。是怎样的力量,让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是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是对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忠贞,是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这股力量的激励下,无数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奋不顾身。革命精神永远激荡,如今,这一股力量又激励着村民为振兴乡村接续奋斗。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2016年,榜山村自发成立了榜山村历史文化保护协会。村民多方筹集资金,投工投劳修复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日常清洁;对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进行调查、收集,让榜山村的红色历史更加有血有肉、立体丰富。经过多年的努力,榜山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承村里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为推动乡村建设,榜山村民自发捐款20多万元,主动参与‘三清三拆’工作,现已拆除危旧房1000多平方米、废弃猪牛栏130多处。如今,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榜山这个百年古村正焕发着新的活力。”闫泉表示,榜山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保护修缮古建筑民居20多幢,合理开发唐维舟故居、兵马第、侗朴公祠等多处传统文化景点,并依托葵山优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出农业种植、生态观光、农耕文化等主题休闲游活动,带动村庄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张 璋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