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创建案例
    全国侨联系统以党建为引领履职尽责 圆满完成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发表时间:2021-02-08 来源:旗帜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全国各级侨联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定点扶贫等政治责任。全国32个省级侨联中近3/4承担有定点扶贫任务,部分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省、市、区侨联,也按照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积极投身到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等脱贫攻坚行动中。他们充分发挥侨联组织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创新机制方法,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与精准扶贫事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侨界力量。

      抓好党建引领,建强支部堡垒。各地侨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龙头”效应。山西、安徽、福建、四川、内蒙通辽和鄂尔多斯等地侨联,秉持“捐钱捐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的理念,始终将扶贫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任务抓紧抓实。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开展结对共建和联创,协助农村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健全完善制度、规范阵地文化建设。建好建强定点帮扶村党支部,充分激发其在村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安徽、湖南、新疆、陕西宝鸡等地侨联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开展“进穷家、结穷亲”活动。既加深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的日常联系、情感交流,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因人因地制宜、因户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帮扶措施。找准“穷根子”,用对“好方子”,帮扶成效显著。陕西渭南市侨联积极培养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发展村干部为扶贫专干,组织村上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的党员组成“党员便民服务队”,协助当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甘肃省侨联注重在党员中形成模范带头效应,在群众中树立“不以贫困为荣,要以懒惰为耻”的观念。中国侨联驻江西上饶县郑坊镇石硖村第一书记多方筹措资金,丰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党支部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室,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文化、卫生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各地侨联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工作议程,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相继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各部室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目标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协助当地制定帮扶方案,压实责任分工。多数地方侨联还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开展督查督办。安徽省侨联通过每周汇总一次问题、每月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每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底进行一次成效考核的“五个一”制度,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路径明确、责任压实。河南省侨联党组多次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制定了以定点扶贫为点、帮扶困难归侨侨眷为线、积极参与社会帮扶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扶贫思路。重庆市侨联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将驻村干部党组织关系及日常工作、纪律作风等管理权限,全部移交地方党委和驻乡工作队,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多头决策,人员互不统属问题。黑龙江、甘肃等省侨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会议制度、定期调研制度、回访制度、问责制度等,推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派遣精兵强将,一线担当作为。各地侨联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将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注重选派机关骨干担任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或组建驻村工作队。这些干部与贫困村两委密切配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积极争取各界力量多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山西省侨联驻村第一书记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工作岗位。湖南省侨联扶贫工作队队长,踏遍定点帮扶村的山山水水,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入选全省脱贫攻坚英雄谱。在今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广东省侨联驻村第一书记自掏腰包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捐赠湖北咸丰。四川省各级驻村帮扶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随时了解帮扶村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计划和措施,梳理存在问题,及时堵塞漏洞。甘肃省侨联帮扶干部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身先士卒,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宁夏银川市侨联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小号手”作用,为定点帮扶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购买“扶贫保”保险,协助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协调上级部门为“十三五”移民落实取暖和用水补贴。

      着力发挥优势,助推乡村发展。各地侨联充分发挥侨界人才荟萃、网络通达、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助推精准脱贫。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侨联充分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组织代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就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形成工作提案议案、侨情信息。吉林通化市侨联为柳河县三源浦镇六盘村谋划光伏发电、天麻种植和花卉、果蔬种植等项目。其中仅光伏发电一项年净产值就达到10万余元,使贫困人口增收近千元。安徽省侨联连续三年联合安徽医科大学赴定点帮扶村开展“侨爱心义诊活动”。河南省侨联多批次先后引导侨胞、侨团走访漯河市临颖县石桥乡桥南村,推动结对帮扶13户、认领贫困学生13人,捐建礼堂、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并聘请7名海外侨领担任“荣誉村长”,这些举措均产生显著成效。广东省侨联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定点帮扶的揭阳市惠来县山栗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积极保护和修缮村内潮汕特色的古建筑、古树、寺庙、祠堂,修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小学教学楼、村医疗卫生站等,焕然一新的山栗村在2020年被评为揭阳特色村。海南省侨联发起“春风行动”,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及所属社团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帮助定点帮扶村解决农产品滞销等问题。重庆市侨联针对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打“组合拳”,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上深度发力。贵州省侨商会连续三年到定点帮扶的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举办“送温暖·助农耕”活动,引导侨胞为红渡村捐赠化肥、农机具、水稻种子、花椒苗等物资,协调省农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种植、养殖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定点帮扶村发展致富产业,增加农户收入。甘肃省侨联围绕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全面发力,共募集资金约200万元,帮助其对口扶贫的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杨家庄村实现了整体脱贫。中国侨联在定点扶贫县郑坊镇石硖村为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12万成立合作社、建番鸭养殖厂,人均年收益达800元,使贫困户脱贫有了产业保障。中国侨联直属单位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力量,为定点扶贫县修缮学校、修建图书室、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引进侨资侨企建福利院,从2016年建成使用至今已接收孤残儿童 52人,流浪未成年人2人,儿童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近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各级侨联组织按要求选派干部深入扶贫工作一线,担任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或组建驻村工作队,先后有9974人次参与扶贫。通过产业技能培训、中小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普及、卫生健康帮扶和慰问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引进和投入资金17.47亿元。其中,驻点帮扶惠及人员2.13万户,脱贫6万余人;产业技能培训6.3万人次,投入资金约8.2亿元;建设中小产业扶贫项目1422个,惠及3.3万户;投入资金约5.8亿元,建设中小基础设施2259个;投入资金约1.2亿元,发放奖助学金1.5万人次,帮扶基础教育惠及学生6.8万人次;投入资金约1.3亿元,帮扶卫生健康惠及34.3万人次;慰问救助8.6万人次,投入资金约4900万元;其他帮扶引进项目700个,惠及14.6万人次。在上述资金中,侨界资金超过9亿元,占总额半数以上。先后有吉林、河南、广东、青海、陕西商洛市等近10个省、市侨联在当地被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或“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刘志刚、谷云革、马俊德、杨海迪等多名侨联扶贫干部荣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优秀驻村干部”等称号。

      (供稿单位:中国侨联)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