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精神谱系
    弘扬南梁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发表时间:2022-08-09 来源:党建网
    朱大鹏
     

      在既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拥有20多个县级红色政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通常被称为南梁革命根据地,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可以概括为“两点一存”,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范围内“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孕育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涵的南梁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不朽价值。

     

      一、在弘扬南梁精神中站稳人民立场

      南梁精神的核心是面向群众。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革命家始终将面向群众作为革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志丹参加革命后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老百姓称其为“咱们老百姓的救命恩人”。习仲勋保持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本色,在生活细节上从严要求自己,同普通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绝不搞特殊。革命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群众的事业。筹备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时,刘志丹提出代表选举从基层做起,用投票的办法选举产生代表。正是这种面向群众的精神追求,使得年幼的共产党民心所向,使得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伟大创举能够顺利推行,使得陕甘人民甘以血肉之躯誓死捍卫革命根据地。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人民不仅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来源,更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引导广大党员矢志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热情,带领人民群众自觉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就要坚持让人民衡量评判发展成效,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尺,把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答好时代问卷。

     

      二、在弘扬南梁精神中坚守理想信念

      南梁精神的灵魂是坚守信念。陕甘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建设的过程极其艰难残酷,老一辈革命家、战士们和人民群众在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下,在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支撑下,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终身。恶劣环境和残酷现实压不垮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亲友离散、幼子夭折,共产党人仍坚守信念,为国、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顽强拼搏。当兵变失败后,刘志丹对习仲勋说:“干革命还能有不失败的时候?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1936年东征前,刘志丹对夫人同桂荣说:“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贡献出一切。”

      革命理想高于天,南梁精神之所以依旧焕发光芒,正是由于坚守信念是其核心所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筑牢精神支柱,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补足精神之“钙”,在南梁精神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保持顽强意志,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要用真理汇集奋斗力量,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武装,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理想成为指引航行的灯塔,让信仰成为凝心聚魂的基石;就要不断锤炼坚强意志,面对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信念锤炼意志,让理想信念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三、在弘扬南梁精神中倡导大局观念

      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陕甘革命根据地创立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坚持以大局为重,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光辉典范。谢子长在病危之际,将自己耗尽全部精力和心血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托付给刘志丹;刘志丹竭尽全力支持作为政府领导人的习仲勋的工作,这种崇高的革命品格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真实写照。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推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一些领导干部遭受无端指责、排挤,甚至关押、杀害,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忍辱负重。刘志丹因公前往瓦窑堡,路上遇到认识自己的通信兵,看到了命令逮捕自己的信件,依然坚持前往说明情况。面对同志们提出“暂时离开躲一躲”的劝告,习仲勋说:“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这些同志都是以我的名义叫回来的,我怎么能走呢?”被中央解救后,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积极投身工作,表现出极高的党性。

      百年来,从“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顾全大局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顾全大局、相忍为党既是南梁精神的特质所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对党忠诚老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听党指挥,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就要树立全局意识,自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背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愿景中把握工作动态,既立足当前又关注长远,既立足整体又关注局部,既立足重点又关注非重点,不断提高自身战略思维能力;就要时时刻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时刻顾全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培养对党和国家无私的奉献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重托。

     

      四、在弘扬南梁精神中积极求实进取

      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们坚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摸索出一条符合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实际的正确道路,创造了根据地创建的“陕甘模式”。1928年5月渭华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设立了政治委员,这在人民军队中是首创性的。刘志丹创造性地提出“三色”建军思想(即白色,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队及民团的工作;灰色,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红色,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由兵运向武装斗争过渡,体现了人民军队创建史上独创性的战略思想。在根据地建设中,刘志丹等领导人认识到,南梁中心区域的开辟,必须在广大区域的游击战争配合下才能成功,不能只建立一个根据地,而应同时在临近地区建立几个根据地,即“狡兔三窟”的设想。习仲勋等在南梁政府建设中颁布实施了“十大政策”,有力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发展。不断将党的任务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斗争策略,是陕甘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求实开拓、敢为人先指引着广大党员群众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实现更好发展,除了开拓创新,别无他途。”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现实状况,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就要在领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做法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就要发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新灵感,不断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广阔性与独立性;就要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运用创新思维能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