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运用思政大课堂开展好“四史”教育
    发表时间:2021-08-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钟雪生 曹凤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切实抓紧抓好抓牢。

      首先,要用正确的党史观引领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真正夯实“四个自信”的根基。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年学生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又红又专、让党放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要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进行细致分析解读,凸显出“中国特色”,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历史的角度和中外关系的维度,确立人生坐标,担负时代重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和制度认同。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教育,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增强青年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与说服力,为他们掌握这一科学的历史观提供坚实基础。

      再其次,要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当今的中国,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亿万网民在这一平台获得信息、交流信息,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青年学生更是互联网重要的使用群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因势利导,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大道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用史实说话,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话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主流价值观念,提供向上向善的、符合青年人口味的高质量历史文化产品,使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最后,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真正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知于心、润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利用好思政社会实践课,引导广大青年深入社会生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在实践中砥砺品行、增长才干、激发斗志,把个人理想追求和国家、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加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识的实干家,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王 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