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开学季先上好“大思政课”
    发表时间:2021-09-02 来源:江西日报

    郑 颖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大中小学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这已经不是时间意义上的一节课,也不是囿于教室的一堂课,而是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和探索。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做的是先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这些年,各地加大对思政课的重视和建设力度,思政课的地位明显巩固。但有些新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从教师而言,有的思政课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概念到概念,空讲大道理,和现实生活脱节,晦涩难懂;有的单纯把思政课理解为“正面宣传”,拿着文件照本宣科,对着材料述而不作,教学方式生硬,干巴枯燥、没有生命。从学生来看,有的觉得思政课无关紧要,学专业知识的时间都不够,哪有工夫学思政,随便应付应付得了;有的认为思政课讲的都是虚无缥缈的,跟自己关系不大。这些情况的出现,让思政课的效果大打折扣,背离了思政课的初衷。

      究其原因,关键一点是一些思政课与时俱进不足。进入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认同危机、网络信息化等冲击着青少年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等,他们容易被复杂的社会思潮所影响,容易被一些歪理邪说带偏。青少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不喜欢板起脸的说教,也不接受单向的灌输,传统大包大揽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正在接受教育的广大青少年,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和以往相比,他们这一代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天然的自信,但要把这种自信转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然还需要很多努力。

      在人的灵魂深处搞建设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更要以心化人。思政课就是这样一门直指人心、塑造人格的课,新时代要上好这样一门课,需要树立一种“大思政课”的理念。

      思政课之“大”,在于跨越历史的大维度,把新时代的中国置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180多年近代中国人民斗争史、10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70多年新中国发展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以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进行思考,在历史对比与中外比较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思政课之“大”,还在于融入社会发展大格局,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用好身边丰富生动的实事案例,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故事、“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故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超级工程、航天壮举故事等等,把内容讲生动、讲形象、讲精彩,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

      这对学校、对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时候,“传道”是第一位的,我们传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信仰坚定,只有真信才有真情,只有真情才能感染人。思政教育不是单向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情感激发。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于广大青少年学子来说,同样需要用心打磨自己,从上好思政课开始,秉承先志,发奋成才,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以青春之力助推伟大梦想。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