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把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
    发表时间:2021-09-15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6期

    龙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学校思政课开展以学讲话学党史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举措。

      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点亮思政教育导航灯。学校是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建党百年之际,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学讲话学党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建设学讲话学党史文化墙。利用学校长廊开设“党史专栏”,宣传“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拼搏精神;讲好党史故事,用英雄人物激励学生铭记历史、强化青春担当,引导青年学子立志“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发挥校史馆育人功能。校史文化真实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传承。比如,长郡中学校史馆展示了从学校走出的徐特立、李维汉、周世钊等一代名师,李立三、罗章龙、任弼时、李富春、萧劲光等11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彭公达、郭亮等48位革命烈士,张孝骞、沈其震等14位院士和美学家蔡仪、音乐家吕骥等文学艺术界学者名家。像这类宝贵红色资源,正是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最真实、最直观、最鲜活的素材,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把红色文化融入德育课堂,唱响思政教育主旋律。红色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思政教育中,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并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在专业课教学中,可尝试将红色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全方位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图片、音频、视频、影像等直观方式,提升红色文化教学效果。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等来学校讲红色故事,组织学生就近到红色纪念场馆参观学习,现场聆听红色故事。注重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歌赛”传唱红色经典、“我向党旗敬个礼”主题班会、团会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体验中实现道德审美认知的提升。

      把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媒体,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新媒体给学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红色文化要想赢得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青睐,必须在传播渠道上实现创新,灵活运用新媒体,多举措、高质量建设“网上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无“微”不至。

      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坚持正确导向。将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与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平台融合到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应;借助新媒体优势,开辟红色文化学习板块,开发图文、视频相结合的红色文化“云课堂”;开展时事热点讨论、魅力人物评选等活动,把学生吸引进来,通过互动与反馈、“横向比、纵向看”,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

      改进新媒体传播,让红色文化更有吸引力。一方面,对红色文化进行“微制作”。从革命历史中撷取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片断,提炼内在精神,制作成微故事、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等,形成短小精悍、生动感人的红色文化作品。另一方面,对红色文化进行“微传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等多种平台进行传播,让红色文化的精气神和正能量萦绕网络空间,使青少年学生在易于接受的方式中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

    网站编辑:王 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