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形式主义”思政课绝不可取
    发表时间:2022-10-28 来源:云南网

      作者:但永国 

      2019年以来,全国涌现出了枣庄市的高庆堂、滕州市的张静、阿拉山口市的黄永福等一批批优秀思政教师,但是,由于思政课的推行缺少有力的监督措施,导致部分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的思政课,上思政课只为了完成课时要求,没有任何创新,也达不到任何效果,甚至有的存在补材料应付检查的现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造就一批具有政治远见、胸怀“国之大者”、勇挑时代重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的神圣职责,关乎后继有人和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根本大计。因此,“形式主义”的思政课绝不可取。 

     

      “重教学”“轻思政”不可取 

      由于重教轻育观念根深蒂固,很少有管理者能认清学科教学和思政育人同样重要的事实,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知识与育人是一个共同体,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因而以课时比较紧,大家都在抢赶教学进度为由,拒绝开展思政教育;此外,在一些普通学校,教师认为学生成绩差,基础知识都难以掌握,无法开展思政教育,开设思政课也只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教条主义现象严重。因此,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内容“偷梁换柱”不可取 

      由于思政课内容比较枯燥,有的思政课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并不花费主要的时间来讲述马克思主义,他们更多地倾向于讲一些所谓新潮的、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这些知识很有趣,学生也喜欢听,但这不是开设思政课的根本目的。这种偷梁换柱,用所谓无害的内容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实质上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有的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使命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完全把思政课当做学生繁忙的文化课后的放松课程,用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体活动来替代思政教学,让思政课形同虚设。 

     

      队伍建设“敷衍了事”不可取 

      随着政策法规日趋完善,思政队伍建设也逐渐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学校也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岗位”的规定,且现有的思政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地创新,但是,一些学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简单粗暴,育人效果差强人意。还有的由于管理者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拒绝让优秀的教师担任思政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政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抓好思政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绝不能敷衍了事地应对,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青少年的思想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犯罪率不断攀升,犯罪年龄不断低龄,在这个关键阶段,更需要思政课强大的政治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确保同党和国家的发展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不偏不倚。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开展思政教育的政策法规性文件,对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如何抓好思政队伍建设以及如何落实制度保障等都做了明确要求,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各级如何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并行之有效的进行监督考核。同时要用好典型引路法,不断加大典型案例和先进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让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理想信念从小根植于心,确保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真正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