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非凡十年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聚力同行 合作共赢
    发表时间:2022-09-19 来源: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时代潮涌,奋楫破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把握时代进步潮流、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历史方位,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为中国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 

     

    1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擘画世界前路 

      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当开幕式上代表所有冬奥代表团的莹亮“雪花”汇聚成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当闭幕式上绚丽焰火打出“天下一家”字样,那一刻,世界真切感受到了命运与共的人类情怀,深切意识到这是“一起向未来”的出发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破解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这一理念,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中国正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与有关方达成共识、共同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上海合作组织等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带给世界的福祉越来越丰厚。当阿富汗凛冬将至、近百万难民衣食无着时,当巴基斯坦今夏发生严重洪灾时,来自中国的紧急救援物资源源不断抵达。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多边议程,助力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道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英国知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合古老的中国智慧,跨越文化,和而不同,包容全人类。”

      来自全球政商学界的点赞,映衬着一种共识的广泛达成。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7年2月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后,又陆续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份决议。

     

    2 

    以“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8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亚吉铁路开通首列小汽车运输专列。相较于公路运输,亚吉铁路可以将运输时间由3天缩短为20小时,并节约30%的运输成本。2018年以来,由中土集团和中铁二局共同承建并运营的亚吉铁路先后开通冷链运输、朝发夕至客车、沿线便民列车等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故事里有乾坤。“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正在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精描细绘中不断着色晕染。

      增添共建共享新动力,繁荣之路正在铺就。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等建设运营正稳步开展。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更多。

      加强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开放之路延伸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断推动从产能国际合作走向供应链共建,从各自引资走向产业链分工协作。中国在海外设立的110多家经贸合作区中,有将近一半在共建国家,20个国家级海外产业园区就布局其中。中国还与20多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合作机制,不断运用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来挖掘彼此的市场潜力。

      增进人文交流,创新之路与文明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通过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超过1000项,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主楼顺利封顶,中国同30多个合作伙伴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率先宣布出资15亿元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3 

    以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这十年,中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的大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以理念引导行动。中国在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正确义利观以及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等理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在“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等关键问题上,引导国际社会作出正确抉择。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制定气候、反恐、极地、网络、海洋等领域治理规则,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能够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等多个主场外交,打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品牌,不断深化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合作机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议程塑造力得到历史性增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使发展成果及经验尽可能多地惠及各方;中国就乌克兰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地区热点积极提出解决之道,是迄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广泛参与全球安全公共产品供给。

      过去十年,中国外交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变局中从容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取得新成就新辉煌,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定向,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为我们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将继续胸怀天下、勇毅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曹元龙 杨逸夫 邓宇飞 本报通讯员 刘一村)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4日 05版)

    网站编辑:王 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