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革命精神谱系
    让“北大荒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发表时间:2021-06-16 来源:党建网

    宋佳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北大荒人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反复实践创新、逐渐积淀培育、不断继承发扬而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英雄卸甲燃梦边疆。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1947年,一批荣复军人来到黑龙江这片“荒芜”的高寒地区,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壮举,当他们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沉睡的荒原便沸腾起来了。1958年后,荒原成为热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复转官兵、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和科技工作者,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黑龙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北大荒”开发,中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越建越大、越建越强。

      曾经“北大荒”,险胜“蜀道难”。北大荒虽沃野千里,但地处高寒,有的是荆棘丛生、沼泽泥潭,虫叮蚊咬、狼嚎熊咆、凄风冷雨、荒无人烟。面对无法想象的恶劣自然环境,万千垦荒人没有退却,他们怀着“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的豪迈情怀,和以蓝天当被、大地做床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没有房屋工具、缺少粮食供给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两条腿丈量茫茫荒原,靠一双手劳作生产,从最初喝泡子水到挖出第一口井,从第一把荒火到连片的农田,从手拿肩扛、木犁钝镰到飞机播撒、科技种田。时至今日,历经70多年,几代北大荒人“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用青春热血和无数生命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把曾经的“北大荒”,建设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食”。北大荒人胸怀祖国和人民,为了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在荒原上开疆破土数百万公顷良田,建成了中国最大、最富现代化的国有农场群,建成了中华大粮仓。相关资料显示,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1978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之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2020年北大荒集团粮食总产量达到426.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这是人类前无古人的创业壮举和伟大事业,为中国人民端稳“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食”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久弥坚的思想丰碑

      “北大荒精神”历经演变,1986年,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孙维本同志在黑龙江省转复军人开发建设垦区纪念大会上为“北大荒精神”题词:“顾全大局、艰苦奋斗、锐意开拓、勇于献身”。 1994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历史的丰碑, 永恒的财富——关于弘扬北大荒精神几个问题的汇报》中,首次将北大荒精神表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此后一直沿用这一表述。“北大荒精神”是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伟大生产实践中,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而产生的,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充分反映了北大荒人勇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自我牺牲的革命情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实表达。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具有独立的精神内涵。“艰苦奋斗”是北大荒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宝贵的主体精神特质,北大荒开发的历史就是这种精神最生动的展现,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通过不断摸索、孜孜以求,不畏艰难险阻、勇于革新,最终实现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的精神,这是“北大荒精神”的精髓。“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着眼大局、服从大局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北大荒人从生产出第一粒米开始,就不讲价钱、不讲条件地支援、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7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上交商品粮上万亿斤。今天,北大荒人把粮食生产和安全放在首位,无条件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大局,这是“北大荒精神”的本色。“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图名利,甘愿牺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鲜活写照,这是“北大荒精神”的境界。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所体现的“北大荒精神”具有独特的叙事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演绎的时代大剧。这场时代大剧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剧中的主角人物个个感天动地:失去右眼、左臂的老八路郝光浓,冻掉九个脚趾头的老红军黄振荣,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代表杨华,“燕窝岛上的忠魂”罗海荣,“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在北大荒博物馆的墙上,镌刻着12342名拓荒者的名字,这些拓荒人和他们的事迹所凝结的“北大荒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理想性、目标性高度一致的表现,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高度凝练的展现,是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呈现。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一代代北大荒人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承担起“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时代重托,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

     

    薪火相传的时代新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艰难困苦中孕育的“北大荒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创业时期,北大荒人秉承着对党和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垦荒壮举;改革开放后,北大荒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建立了与农业现代化相符合的管理和经营体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伟大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的垦区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垦区现代化建设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为垦区事业搭建起全新的合作平台,赢得了国内外广大市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垦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农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同时,我国垦区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与农机科技创新不足矛盾、传统耕作方式与产业升级转型困难、体制性障碍与机制性阻塞问题、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

      在考察北大荒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契机。如今的北大荒人勇担使命再出发,正朝着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和农业航母”的目标迈进。从昔日的北大荒到今日的北大仓,从筚路蓝缕的艰难创业到如今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北大荒的崛起靠的正是永恒的使命担当和不竭的精神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示范区,用永不懈怠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坚持发扬“北大荒精神”,始终将“北大荒精神”作为价值引领,坚定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往开来、生生不息,让“北大荒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