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革命精神谱系
    与时代和民族共进的女排精神
    发表时间:2021-06-25 来源:党建网

    宋丽慧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弘扬中国女排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中国女排的崛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复兴进程的具象化成就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生动象征。与时代和民族共进的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最内在精神世界的集中、凝练、具体而微的生动演绎。

     

      一、中国女排精神的形成背景

      中国共产党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由来已久。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为了摘掉“东亚病夫”这个扣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屈辱帽子,让国民的身体素质尽快适应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毛泽东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几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口号。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中国女排工作。1964年,日本队获得了女排冠军,千里之外的北京,正在观看转播的周总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虽然彼此国籍不同,但作为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何尝不希望中国人也能看到本国的国旗飘扬在世界的赛场?于是,周恩来亲自向日本女排的教练大松博文发出邀请,为中国女排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魔鬼训练”,让中国女排在短期内有了很大进步。曾经主管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贺龙也曾说过“三大球上不去死不瞑目”。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女排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女排的兴盛崛起与中国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一致的,女排精神在不同时期都曾经激励着中国人战胜困难、不断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1981年,教练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国家队夺得了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新闻《刻苦锻炼 顽强战斗 七战七捷 为国争光——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 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文中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这是“中国女排精神”这一概念首次问世。中国女排挑战生理极限的超极限训练法的事迹也开始为国人所熟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潮流。

      那时的“学习女排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学习中国女排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竞技体育,尤其是以“三大球”为首的高对抗性集体项目,长期以来被视为国与国之间国民精神面貌乃至民族凝聚力的竞赛。中国各界对“三大球”胜利的渴望反应的是饱经磨难的中国人对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愿望。这种愿望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巨大差距的冲击而格外强烈。中国女排的夺冠就是在中国人最需要信心和激励时为国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既然中国女排可以通过顽强拼搏、刻苦进取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进步和成功,中国的各行各业也一定可以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突破和蜕变,从而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

      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中国对卓越的追求是恒定的,建设富强文明的国家这一目标也从未改变。因此,女排精神的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启示和意义。

     

      (二)“女排精神”在困境中的坚守

      我国的改革开放曾一度面临重大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与问题,有过不少教训。这段历史让中国人意识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使国家更加强盛的道路。中国的改革进程与对外的开放过程是一致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不断立足中国实际认真学习他者经验的过程。女排精神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不断学习对手超越对手的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将会为中国改革需要注入一些新的视角和精神动力。

      当年的中国女排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0:3不敌苏联队,最终屈居第三名,仅斩获一枚铜牌。此战被视为中国女排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再未获得世界冠军,跌出世界前五名,更遑论“连冠”的盛况。

      客观地说,中国女排由盛转衰并不是纯粹的偶然。八十年代晚期,中国的政治环境与社会思潮较之八十年代初期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个人主义”的影响,女排赖以生存发展的集体主义文化受到了诸多冲击,未曾经历过中国女排建队初期那种同甘共苦的团队氛围的年轻队员们在巨大的荣誉和成功面前有所迷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导致了中国女排盛极而衰。

      虽然陷入了长期的困境,但中国女排也始终不曾放任自己就此沉沦。1995年,郎平首次回归国家队,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带领中国女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2001年,陈忠和执教中国女排,在坚持勤学苦练的同时对既有的人员配置、技战术选择和日常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大幅度的反思和调整。2003年,中国女排重获暌违十七年之久的世界冠军,“女排精神”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和中国女排一样,在八十年代末至2000年初的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在经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种种困境,部分国民对国家的信心逐渐动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去为国家荣誉而顽强拼搏的刻苦精神之外,“女排精神”也被注入了新的意义,即一个集体历经重重挑战但依然初心不改的可贵坚持。这种坚持对于同时代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2013年,中国女排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国家体育总局找到了原本准备退休的郎平,希望她能二度执教女排国家队。为了祖国的利益,旧伤未愈的郎平还是放弃了原本和家人团聚安度余生的计划,忍受和女儿再次分离的痛苦,毅然决然的接下了处于低谷的女排国家队的教鞭。中国女排自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2016里约奥运会上夺得冠军,再次牵动和震撼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同时以“努力拼搏,振兴中华”为精髓的女排精神再度被激活,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也给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奥运代表团时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新时代的女排精神的基础依然是前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但当代中国女排的教练团队在此基础之上又加入了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这既是中国女排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国家当下产业升级、提升软实力的大方向也是一致的。可以说,中国女排再次走在了各行各业的前头。

     

      二、中国女排的科学内涵

      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30日接见中国女排队员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他还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祖国至上”就是女排精神最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也是女排精神赖以创设与生存的文化土壤。中国女排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极大振奋了民族自信。崇高的职业精神和与生俱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融合,成了中国女排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成为他们坦然接受职业生涯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进步。

      “团结协作”是中国女排展示的集体主义情怀,即团结、勇于奉献的精神。郎平曾说过,“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中国女排凭借着运动员团结奋斗的精神实现了场上默契无间的配合与扶持。中国女排队员们个体的技术实力和身体素质未必远远强过对手,而中国女排最终能以微弱优势险中取胜,正是女排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中展现。

      “顽强拼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奥运代表团时提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和强烈需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迎难而上、顽强坚韧的精神气质,更为民族复兴不断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在20世纪百废待兴的中国燃起了无数人的爱国激情和英雄梦想,并转化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这种精神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拼搏的激情和追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永不言败”体现的是中国女排不断学习对手、超越对手的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女排精神源于体育精神,又远远超越了体育和体育精神本身。中国女排面对强大对手依然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并最终逆转绝境的场上风采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惧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简而言之,以“努力拼搏,振兴中华”为精髓的女排精神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也给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

     

      三“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 女排精神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价值

      女排精神对当代中国崛起的历史有着突出的贡献和影响,在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现中国形象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作用。女排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女排之路则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简而言之,女排精神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影响社会、塑造时代精神方面发挥了独特功能,为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建设提供了具体路径。

     

      (二)女排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研究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国家认同、集体观念、个人意识的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价值观是彼此呼应的,女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最模范的体现,其之于当代中国的价值就集中体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全体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女排精神对发展中国体育,推动我国全面健身运动,提升专业精神、职业精神的重要价值

      女排精神从精神、机制、方法等层面展示了如何将女排精神融入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研究女排精神,总结女排精神,要在女排精神的引领和带动下,激励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推动我国全面健身运动,进一步认真分析未来体育事业发展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对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体育必须开创新的局面,要用女排精神来激励和推进改革,发挥体育育人的综合功能;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让我国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为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此外,女排精神科学与人文统一、“道”“技”并重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各行各业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均有借鉴价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