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发布
    脱贫攻坚中的这些问题,习近平再敲“法槌”
    发表时间:2020-05-15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敲“法槌”,希望引起高度警觉。党建网微平台与您共同学习领悟。

      

      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有篇报道说,现在扶贫需要填写各种调查表、花名册、信息采集表、帮扶卡、走访记录等,驻村干部被各种报表弄得晕头转向。

      有个地方的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包括贫困户入户资料、贫困户档案、村级档案、乡级资料4个部分,每1户要填写10份表格,村级档案有4类21种,乡级资料有4类25种,真可谓眼花缭乱!

      有些地方还规定,扶贫档案必须由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3份,均不得出错,不得涂改;如有变化,3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很长时间,耽误了真正的扶贫工作。

      有人就此给第一书记编了个顺口溜:“书记,书记,没时间扶贫,只剩书书、记记。”

      检查多也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一位县委书记反映,曾在一天内接待了国家、省里、部门、市里的4个检查组和调研组,应接不暇。媒体报道,有一个乡迎接各类扶贫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

      把这么多精力和资金花在应付检查上,实在不应该!

      【小编思悟: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考核评估也存在重形式偏向

      一些考核评估只看资料全不全、表格填好没填好、老百姓能不能答上问题,对区域发展、政策落地、群众获得感等情况关注不够。

      贫困户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有些政策虽然宣讲多次,他们还是搞不清记不住,但第三方评估抽访时一次没答对或没答准,就认定干部工作没做到位,这让基层干部很委屈。

      【小编思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的考核与监督工作,多次强调考核评估要看脱贫实际成效。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明确提出“督查验收要实,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的要求。】

     

      管理不精细

      指导工作脱离实际:一些部门调查研究不深入,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政策不落实、不到位、不精准。

      存在优亲厚友和识别不准:有些地方精准识别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虽然经过几次识别,依然存在优亲厚友和识别不准等问题。

      对易地扶贫搬迁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地方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顾实际,为搬而搬,对“搬到哪里去、搬后干什么、搬迁后收入哪里来”没有统筹谋划,缺乏通盘考虑。

      扩大搬迁标准,搞“形象工程”:有的自行扩大搬迁标准,增加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债务负担。有的地方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

      搞缩小版大水漫灌:有的简单发钱发物、包办代替甚至强迫命令,有的用增加的扶贫资源搞缩小版大水漫灌。

      【小编思悟: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是关键。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资金使用新老问题依然存在

      资金使用管理存在问题:一些地方虚报冒领、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乡村两级。一些地方扶贫项目规划不科学不合理,资金闲置浪费。一些地方资金使用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知晓、难监督。

      扶贫领域 “苍蝇式”腐败: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小编思悟:扶贫资金用得好不好,关乎脱贫攻坚实际成效。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对脱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也时有发生

      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也时有发生。有的“三保障”未实现,就宣布脱贫。

      “算账式”脱贫:有的把预期收入算成当年实际收入,把还没有变成商品的产品收入巧算为现金收入,拔高收入,搞“算账式”脱贫。

      “指标式”脱贫:有的层层分解年度脱贫指标,年终脱贫销号是“矮人堆里选高个”,一些贫困户戴上贫困帽才一年就被要求摘帽了,搞“指标式”脱贫。

      “游走式”脱贫:有的把项目、资金、技术等集中倾斜到一些贫困户,等脱贫验收达标后,政策和资源又收回转移到另外的贫困户,脱贫的农户因失去扶持资源就又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返贫,但在脱贫账上已销号,就不管了,搞“游走式”脱贫。

      “突击式”脱贫:有的短时间集中投入,贫困人口当年进、当年出,搞“突击式”脱贫。

      低保兜底,一兜了之。有的简单采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有的甚至在考核评估中弄虚作假,试图蒙混过关。

      【小编思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这个事,不能搞数字游戏。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以脱贫攻坚为旗号,工作脱离实际、不够精准

      “穿马甲、涂脂抹粉”。一些地方出现了打着脱贫攻坚旗号大举借债、以脱贫攻坚为名搞变相融资的问题,什么东西都往脱贫攻坚上靠,穿马甲、涂脂抹粉争资源争项目,扩大地方债务,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大而化之,大而不当”。一些部门的政策措施没有聚焦脱贫攻坚、惠及贫困人口,大而化之,大而不当,经不起较真,一说到精准就说不清楚了。

      盲目拔高标准。一些地方盲目拔高标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对贫困户作出脱离实际的承诺,像看病不排队不要钱,把“三保障”变成上什么学都免费、看什么病都不花钱、拆旧房盖大房住好房甚至购买商品房等。脱离国情和当地实际,盲目提高标准,不仅增加脱贫攻坚难度、加重财政负担、不可持续,而且产生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引起新的社会不公。过高的标准兑现不了,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管用的措施,抓紧解决好。  

      【小编思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坚持现行标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对明显超出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网站编辑:赵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