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井冈情怀 艺术丰碑——家父陆俨少与井冈山
    发表时间:2017-06-09 来源:新闻晨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陆 亨

      

      

      陆俨少作井冈山《大井新貌》,高1.42米,宽3.66米,约47平尺

      

      家父陆俨少,自戏一生“烟霞有癖”,独好游山玩水,也为他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革之后,父亲为了艺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已入高龄的他满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再次卧游黄山、普陀山、雁荡山、武夷山、青城山、庐山、井冈山等地,令他终生难忘的是1977年的井冈山之行,每每谈到此行,父亲总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40年前 陆俨少新技法描绘井冈山

      《陆俨少自叙》第四十六中写道:“1977年5月我到井冈山写生。井冈山当时正在南山顶上筹建革命纪念馆,需要几幅大型布置画,要我执笔,于是向上海画院调来郁文华等二人协助工作。”

      父亲生前还跟我谈到,1977年5月,李可染受国务院委派,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型布置画《巍巍井冈山》,来到井冈山体验生活,“他刚离开,我就到了,未能在井冈山谋面,甚感遗憾”。在王兆荣撰写的《李可染先生井冈山庐山行程记实》中记叙道:“1977年5月25日上午(李可染)参观了大井毛主席旧居……我还告诉李可染先生,上海的陆俨少很快也要来到江西井冈山、庐山。李先生说,‘陆俨少先生的传统功力很深,格调也高,字和画都好,听说他一生也很坎坷,只是没有机会见到他。’后来我见到陆先生时,把李先生这些话转告给他,陆先生很感动地说,‘我和李先生没见过面,他是一位大家,能注意到我,又能这样评价我,我很感谢他。’后来他们在北京见面了,促膝谈心,互相引为知己。素有‘南陆北李’之誉的两位艺术大师,同年同月来到井冈山这块红色山水中汲取创作灵感和养分,成就了各自的红色经典之作。”

      在井冈山,着手创作的第一天,父亲就感觉仅凭传统技法是不能把井冈山的精神面貌和特征反映出来的,所以接下来的两天,父亲又到井冈山的几个景点仔细观察。他反复领悟传统各家各派的技法,并将井冈山的面貌特征和它独有的灵气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技法上创新。他运用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皴点,又根据群山在乌云遮蔽和阳光照射下不同的光影变幻,创造了大小浓淡不一的墨块和精妙极臻的留白。糅合以上几点,以他灵变的笔墨和高古的格调创造了红色题材“井冈山画法”,填补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空白——可以说,创造“井冈山画法”是他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之后,井冈山也是家父画得最多的题材,他由井冈山只见树木不见山石的高山大岭里,创造了以画丛树密林覆盖冈岭而见洼隆起伏的技法,更显“岚翠空青,晦明开阖,气象万千”。

      家父为林锴作二册页画中题跋:“不到井冈,不见林木之盛。朝晖夕霏,掩映岩谷,拥青泼翠,苍然一色。盖其植被之厚,他山无有是也。交柯接叶,不见土石,而于丛薄荟蔚之际,见冈峦起伏之状,盖亦古法之所未有也。故写井冈,必创新法,创新法而后能传并井冈之真。”(摘自《陆俨少全集·六》P194)家父“留白”之法,在原有技法上再创新技。“去年从井冈山回来,反映满山林木,用上去说不定是什么,既可是表现云气,又可是表现流泉,又可是表现轮廓光,但在画面上有了这些条条,就变化多姿,增加装饰美。”(摘自《陆俨少全集·六》P99)

      父亲生前经常感叹:“巍巍井冈山,成就了我绘画技法的诸多创新,成就了我艺术成就的新突破,让我流连忘返,终生难以忘却。”

      三个月的井冈山之行,铸就了父亲山水画创作新巅峰,为后世留下了《井冈春色》《井冈山五哨口》《朱砂冲》《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新貌》《朱砂冲哨口》《罗浮新貌》等经典之作近百件。此系列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亲本人的写生和创作,除留存一部分外,其余赠送给井冈山宾馆、革命博物馆等单位以及接待陪同人员,在井冈山相遇的赵丹、孔仲起、上海画院的画师、父亲的学生等,此类作品题跋中全部署家父名款,占井冈山系列作品的大部分。第二类则是父亲在《陆俨少自叙》第四十六中记叙的“几幅大型布置画”,实际上也是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作品,这类作品均题有三人合作的名款,令家父念念不忘。

      对于描绘井冈山新貌的大型布置画,画家们共同酝酿体裁,构思内容,布局画面等,最后,由家父提议以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诗意,创作既反映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点燃星星之火的革命历史,又反映井冈山人民建设新家园的新貌图,经多次修改完善,画了《大井新貌》等几幅样稿,送呈井冈山有关领导审阅同意后,开始了绘制工作,他们因陋就简,在宾馆用几张桌子拼起来做画桌。井冈山方面要求由家父独自执笔,并派人陪同,历经数日,终于完成,落款题三人合作的名款。《大井新貌》 等几幅巨作,倾注了家父井冈山之行所有创新之法,不可多得也。

      家父为红色题材井冈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幅绚丽伟大的井冈山画作,令我深感自豪!

      40年后 儿子携《大井新貌》重返井冈山

      2014年5月《大井新貌》在上海展览时,我终于一睹其风采,此作正是家父精神面貌最好、艺术风格最为成熟之作。该作尺幅大,场景雄伟壮观,人物生动,思想内涵丰富,红色题材突出,时代风格明显,是时代的语言,是精神的画作,是山河的新貌,是家父艺术生涯中为山河立传,最为精彩、最为华丽的篇章。

      2016年5月,我已近八十高龄,带着对家父的思念和缅怀,带着对革命圣地的敬仰,我带着家父所创《大井新貌》原作,沿着父亲的足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井冈山。我们住在井冈山宾馆,父亲当年就下榻于此3个月,许多作品都署有“于井冈山宾馆”的款,也为宾馆留下了多幅书画巨作,现在宾馆的简介册中还刊登有父亲画作《朱砂冲硝口》。在井冈山碑林,家父的两件作品也被收列其中; 井冈山茨坪中心的挹翠湖,因家父为之题写“挹翠映波”而得名;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有父亲的书画作品; 父亲《小井红军医院》 刊登于1978年《美术》 第五期封面,《朱砂冲》在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中获大奖。如此等等,说明了父亲对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的热爱,以及井冈山人民对父亲的肯定和尊重。

      到达井冈山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大井实地参观,在大井毛主席旧居的大厅,将家父作品悬挂于墙面上,正准备拍照和接受采访时,一位小伙子进入大厅,看着墙上的画,激动地大声说:“这是国画大师陆俨少在我们井冈山创作的经典作品!”原来此人是当地的一名书画收藏者,叫李泳华,在茨坪挹翠湖旁还开有一家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小李告诉了我们父亲在井冈山的轶事,并表示他可联系到曾在井冈山陪伴家父3个月的胡海先生(当时是井冈山宾馆的工作人员)和我们见面,我们大为惊喜。

      离开革命圣地前几小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门前,我们见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胡海夫妻,他们带着家父赠予的画作和井冈泉水酿制的美酒,迎了上来,此时我和老伴好似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这些,都是家父所创的《大井新貌》40年后重上井冈山的缘分。

      今年,正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家父井冈山之行40周年之纪念,缅怀先烈,追思、告慰家父的井冈情缘,特撰此文,释放心怀,仰止无即,是以为记。

      陆亨于海上2017年5月18日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