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让精准思政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19-12-27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丁 科 唐登蕓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对标全新要求,彰显时代精神,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精准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样态,需要切实抓住提质增效的“硬核”问题,在“内容为王”的指导思想之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思想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时代要求

      精准供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与网络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精准要求系统分析思想舆论网络传播的演变特征,把握网络社会生态进一步呈现的“平权化”,网络意识形态纷纭复杂的逻辑主线,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明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目标指向。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精准供给就是要聚焦理论掌握群众的彻底性、针对性和说服力,推动精准思政这一系统工程做好做实。

      因此,一方面要以精准供给引领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当下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并没有削弱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深刻阐释的需要,反而更加凸显了具有引领力的网络文化内容的时代价值。精准供给重在以舆情分析为前提,围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社会价值误区,进行集中回应和“定点爆破”。另一方面要以社会网络化进程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以最为契合的新媒体新技术形式承载精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场域等环节的改革创新,确保精准供给与信息技术革新协同推进。

     

    切实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实践基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二十余载的历程构成了精准思政的基础。精准供给需要沿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维、队伍、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发展脉络,筑牢自身建设的根基,通过调节人们精神需要的多样性与思想文化内容供给单一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提供更加灵活、深刻、丰富的信息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精准供给就是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其一,理论创新要有深度。精准供给是思想的教育,必须聚焦社会思想的兴趣,以“有理有据”的内容,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讲准、讲深、讲透。其二,话语创新要有力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精准供给要以“有滋有味”的内容,将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民族语言、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融通起来,适宜地提供。其三,载体创新要有温度。精准供给是内容与形式的深层统一,以网络新媒体为例,需要做好动态更新实时、信息准确及时、咨询快速响应、服务贴心到位等多方面细节,让精准供给“有情有义”。

     

    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长效机制

      精准供给要持续将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在存量转化为自身内容创新的增量。习近平指出,“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精准供给上持续发力提供了指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结构、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酝酿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新范式,建立精准供给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发展要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平实易懂、入脑入心为根本指导。供给内容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又能密切结合社会热点与人们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以恰当的媒介以尽量优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在精彩内容的提供和传播过程中避免同质化、低端化和脱离实际等现象。其次,专业化的数据和信息挖掘、采集、分析、整合、存储、运用的共建共享机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加快个性化节奏、完善精准化供给的必要前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数据素养、能力和思维模式的持续提升机制,是思政精准供给的主体准备和实践基础,直接决定着精准供给能否推动文化精品在网络空间完成创造性转化。

      总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抓住精准供给这一提质增效的“硬核”问题,精准发力,确保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