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发表时间:2021-02-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团四川省委

     

      编者按  

      2007年,团中央在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10余年来,各级“青马工程”累计培养近200万人,已经成为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品牌。团十八大以来,“青马工程”对照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目标,着力“提质扩面”,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以更好地发挥为党育人政治功能。2020年6月,团中央、教育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对新时代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作出全面部署。为落实文件要求,更好发挥“青马工程”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现集中推荐一批各层级、各领域推进“青马工程”提质扩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供学习借鉴。 

     

      四川省委将“青马工程”纳入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优秀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年轻干部铸魂工程,通过多方联动、省校共抓,探索形成省市校三级工作格局。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国资委,集中举办省级“示范班”,在省人才工作经费中设置“青马工程”培养专项,分层分类覆盖大学生、选调生、专业技术人才等领域青年,实行高标准选拔、全过程跟踪、精细化管理。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把严政治骨干入口关 

      强化政治把关。把政治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申报阶段将“党员政治面貌”作为必备条件,在推荐阶段将“党委(党组)全面考察”作为重要环节,在评审阶段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指标,比照公务员选拔标准,组织开展心理测试和健康体检。

      多方协作联动。探索建立分工协作和会商机制,联合多家省级部门,共同谋划方案、共同制定标准、共用共享资源,对青年政治骨干选拔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综合研判、反复磋商,初步形成“青马工程”联合培养格局。

      优化综合评价。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创新开展专家评审,从组织、统战、教育、党史研究、社科等部门抽调人员担任评委,对人选现实表现情况进行多角度考察,经过层层筛选、社会公示,最终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定。

     

      注重全方位多维度“育”,搭建青年人才成长链 

      “沉浸式教育”立德树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开设“经典重读”“红色教育”,其中,马列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比例超过50%,同时开展重走长征路、小平故里感受改革开放、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等主题活动,让学员感悟真理光芒、锤炼坚强党性、筑牢理想信念。

      “陪伴式指导”明灯引航。实施“双导师”制度,学员所在单位明确1名党员领导干部导师,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团省委联合选聘1名优秀青年专家导师,为学员提供跟踪指导。100余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先进青年典型受邀走上讲台,解读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战略部署,讲授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专业知识,强化学员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

      “社会化历练”实践育人。组织学员广泛参与“五四精神分享”、“青春志愿”系列活动、“童伴计划”社会实践、“逐梦计划”就业见习、“乡村振兴”基层调研,省级示范班累计开展参访交流41次、社会热点调研23次,形成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90余份,学员社会观察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探索多渠道宽领域“用”,助力青年建功新时代 

      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根据工作需要和学员各自特点,择优选拔一批青马学员担任思想政治宣讲团、留守儿童辅导员、社区服务志愿者、青年创业领路人,身体力行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青年故事,当好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播音员”“传话筒”。

      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经过培养,“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涌现出了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1名学员被公派留学,两名学员获得保研,1名学员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5名学员获得国家奖学金,6名学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利用“天府新青年”“四川共青团”“天府青马人”等媒介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朋辈力量、青年榜样作用,更大范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

      拓宽青年人才举荐通道。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沟通争取,为“青马”学员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择业、深造等方面享受政策红利,推动实现“报考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不受专业限制”的制度性安排,推荐优秀学员参加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国际交往和学习锻炼,为党和国家事业举荐青年人才、汇集青年力量。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