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发表时间:2021-01-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徐 骏

      

      我们常讲,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就是崇尚用汗水浇灌收获的实干作风。中国古代先贤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提炼,留下了诸多有关实干的深刻思考。《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写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简短一语,道出了实干的重要性。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不管治国理政还是兴家立业,历来都需要实干真干。魏晋时期傅玄在《傅子》中写道,“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强调选人用人注重实干的鲜明导向。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讲:“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说实话、干实事、实心实意,就没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清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告诫后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革命先驱李大钊曾感慨:“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前人的谆谆告诫启示我们,倘若没有实干担当的“铁肩膀”,注定一事无成。

      唐朝姚崇历任三朝宰相,临终前有人问他,为政之道是什么,他只说了“崇实充实”四个字。只有崇实,国家才会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在位时,姚崇力主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作出了杰出贡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实干能成事,实干最动人。相反,坐而论道很可能导致一事无成。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严重败坏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

      无论是实现美好梦想,还是追求事业有成,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捷径只有一种,那就是久久为功地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实干为民的不懈奋斗史。这70多年间,把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让飞天梦、奥运梦、深潜梦、航母梦等大国梦照进现实,靠的正是无数奋斗者的苦干实干。这70多年间,老西藏精神、西迁精神、女排精神等民族精神,无不闪耀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光芒。正是因为传承和赓续这种务实作风,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气概,中华民族才创造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生活中,一些人埋头苦干,最终收获了实至名归的成功;一些人左顾右盼,到头来两手空空。“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个人都要迎着晨光实干,不因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不因面临的困境垂头丧气,在挥洒汗水中走好每一步,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