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的“六个能力”
    发表时间:2022-06-29 来源:党建网

    沈爱国

      

      进入新时期,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航空航天特材制造产业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提升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六个能力”,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用高水平安全管理护航高质量发展。

      努力提升风险和隐患“双预防”能力。要在风险辨识和评估上下细功夫,健全完善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动态的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机制,既要关注新时期高速发展带来的风险,也要对旧的风险进行再辨识和再评价;要创新建立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新模式,将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隐患清单”“制度措施清单”有机结合,将隐患排查的“类比法”“对照法”“排除法”有机结合,确保一个隐患也不放过,每个隐患都闭环整改;要树立“把隐患当事故管”的理念,深挖隐患发生的原因、精准制定整改措施、严肃追究责任。

      努力提升科研生产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对建有危险作业场所、涉及多种危化品的产区,做好现场安全管控是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要科学布局、合理分区,最大限度避免交叉作业,最大可能明确管理边界;要始终保持现场“反三违”高压态势,坚持“三违”现象动态清零、安全隐患动态清零的管理方针不动摇,确保事故“零”发生,人员“零”伤害;要坚决抓牢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个重要抓手,将现场整治常态化,持续打造精益科研生产现场,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努力提升本质安全能力。要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大力施行“科技兴安”战略,要通过优化设计、工艺和试验,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实现本质安全;要充分利用研究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从实际出发,面向现场、面向生产线,创新开展本质安全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要加大投入,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落地落实,全面提升各条生产线的科技含量,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要持续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提升全员安全素养,确保人人做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

      努力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按照“应急有预案,预警有手段,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总体要求,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点做到“三衔接、四到位”:综合预案与专项预案衔接、单位预案与地方政府预案衔接;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部门间协调到位、预案持续改进到位。要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完善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同时健全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内外联动”,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宣教要聚焦基层、进班组、到岗位;培训要对象全员化、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演练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努力提升职工安全自主管理能力。要以法律为依据,从根本上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鼓励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要持续完善安全考核奖惩机制,把安全绩效与职工的薪酬、用工身份转变、职称职位晋升充分挂钩,最大程度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要加强安全情感文化建设,以职工为本,让职工共享安全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让安全价值理念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才能实现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三大转变”:从“制度约束”向“自我约束”转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我的安全我做主”向“别人的安全我也管”的转变。

      努力提升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管理,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安全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要坚持安全生产管理队伍“技术支撑+专业监管”的建设方向,既要着力培养懂产品设计、懂工艺研发、懂制造流程的科技型安全人才,也要着力培养或引进有较高政策水平、视野开阔、勇于创新、敢于监管的管理型安全人才;要继续鼓励职工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整体专业化管理水平;要继续发挥“安全助理”专业岗位的作用,提升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专业化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