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以坚定理想信念照亮奋进之路
    发表时间:2022-07-12 来源:党建网

    曾献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青年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开创者,其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但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要纵向打通历史、理论和现实的时空界限,才能使之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进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走好新时代奋进之路。

     

    注重历史教育,开启理想之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诞生100余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发展40多年探索创新的实践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新发展阶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成功的历史经验,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深厚滋养。因此,引导青年学生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帮助青年将崇高理想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史”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使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落脚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历史事实把道理讲明白、讲深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历史自信心,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主动承担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要立足具体的历史实践,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等不同阶段,讲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等,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大势,准确厘清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信念,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凝聚青春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学习先进理论,筑牢信念之基

      理想信念的坚定,源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及对其理性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使之将其作为看家本领,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首先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因为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才能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其创立、丰富和发展都源自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深化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理论学习的思想高地,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学习,引导青年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中思考,使之深切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所蕴含的科学魅力、创新活力、人民伟力和实践张力,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成长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为人类求解放”的最高理想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要懂得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而人的理想信念也是在实践中发源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青年学生砥砺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要引导青年学生学深悟透、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善用“大思政课”,夯实奋斗之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当前“两个大局”错综交织,高校应把握好青年学生塑造正确 “三观”的关键阶段和能力培养提升的黄金时期,讲好“大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才能引导青年学生确立理想信念风向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之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里大有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才能加深青年学生对社会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进而增强和巩固对思政课讲授的理论认知、认同,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入脑入心、滋心润魂。高校应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交相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礼并触及心灵。一方面,要善用社会生活,将社会实践打造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创设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使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从“活”的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躬行实践,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国情和社情,在参与社会治理、践行责任中找准日后奋斗目标,坚定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的关键是教师,思政课教师自身信仰坚定,才能理直气壮地把理想信念问题讲敞亮、讲深刻、讲透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思政课上蓄满爱党爱国正能量,达到“思政课就是要把大家的思想最后引导到坚定理想信念上来,培养一种思维”的启智润心效果。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结合世界局势、国家盛事、社会大事、民生要事等国内外热点、难点话题,才能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引导其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使其在思政课中涵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品格,激发其“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增进其“坚定走自己的路”的自信,使之立志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材。

      未来属于青年,踏上新的赶考之路,高校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上狠下功夫,培养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孟 雅睿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