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杂志
    理论微宣讲·宣讲稿 转舵,奔赴更美好的生活
    发表时间:2024-03-05 来源:2024年第3期《党建》杂志

    转舵,奔赴更美好的生活

    丁日超

     

      太湖边的渔民们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可以不会撒网,但必须学会转舵。”在太湖里开船捕鱼需要特别小心,尽管偌大的太湖水域面积有2000多平方公里,可平均水深却不足3米,运气不好碰到大风天的话,渔船时常会有被吹出航道搁浅甚至整个船只被掀翻的危险,所以渔民们就要时刻关注风向,不断转舵调整前进的方向。

      好在当时捕鱼的收益相当不错。20世纪90年代,作为“太湖三宝”之一的银鱼仅收购价就能达到四五十元一斤,渔民们一年只要辛苦几个月就足以养活全家。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艰辛生活他们可以忍受,可是苦了跟在船上的孩子们,特别是到了上学的年纪,没有房的渔民家的孩子还要远离父母到亲戚家寄宿念书。为此,外号“老船长”的姚春荣也和许多渔民一样几度试图“上岸”,但务工的收益和捕鱼比起来相差太多,大家最终还是选择回来重操旧业。

      2000年前后,整个环太湖城市群开始坐上高速发展的列车,苏锡常湖等地高楼拔地而起,一大批工业企业建在了太湖南岸,工厂直排的废水让原本清澈的太湖泛起了浑浊的浪花。渔民们也享受着发展带来的便利,更新了捕捞工具、换上了动力更强的船只,可收网时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太湖水污染严重,鱼一年比一年捕得少了。“洗脚上岸”“转舵换航”成为众多渔民的心声。

      可船舵向哪里转?未来如何发展?当地政府和渔民们一时难以决断。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湖州调研南太湖开发治理时指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要实现双赢,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增长点”。掷地有声的话语坚定了大家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的决心,转变由此开始。

      为了改善太湖的水质,也为了提高渔民的生活质量,2007年,湖州市启动了“渔民上岸安居工程”。4年后,姚春荣作为第一批上岸渔民率先拿到了新居的钥匙,他迫不及待地在新家里烧了一桌全鱼宴和全家人庆祝。姚师傅信心满怀:“住上这么宽敞干净的房子,这日子可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虽然每一次转舵都会使船只晃动,但每一次转舵也在不断校正航行的方向。那年“转舵”的不只有太湖边的渔民,还有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太湖沿岸工业涉污企业全部被关停,在沿湖住家船基础上建成的“湖鲜一条街”被全部拆除,同时建起藻水分离站,种起芦苇荡,修复生态湿地。如今,南太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入湖水质连续15年达到Ⅲ类标准。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水草深处,鱼儿三五成群,成了太湖生态优美的真实写照,人们又唱起了“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动人歌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渔民上岸,生活更加幸福;生态改善,游客络绎不绝,优厚的自然资源正在转变成群众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