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杂志
    建设“新丰书院”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发表时间:2024-04-02 来源:2024年第4期《党建》杂志

    殷洪江

     

      重庆市丰都县是西部地区的劳务输出大县,乡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较多,乡村精神文明“生根生长”迫切需要“有声有形”的实践推动。近年来,丰都县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打造集“礼堂、学堂、食堂”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新丰书院”,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有力提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效能,具有丰都辨识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初见成效。

      

    立足有空间,整合资源建阵地

      秉持“不另起炉灶、不乱铺摊子”思路,按照“三个一批”方式压茬推进,实现“新丰书院”低成本全覆盖。

      优先转换一批。统筹现有农家书屋、乡情陈列馆、村情(史)馆、小礼堂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推动提质升级,全面优化服务功能、人员配置,配套完善标识标牌、活动设施,打造定位更准确、载体更丰富、服务更有效、机制更完善的精神文化阵地。比如,双路镇安宁场村将“新丰书院”与耕读基地联动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整合农家书屋、乡情陈列馆等,建设礼堂、学堂并配齐食堂功能设施,将书院打造成为农耕文化展示园、农事体验场、农闲运动场。精心盘活一批。全面登记清理农村闲置校舍、废弃祠堂等场所,将闲置资产移交相关行政村(社区)集体管理(所有),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整合涉农统筹、东西部协作、社会捐赠、集体经济等方面资金,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阵地。比如,仁沙镇陶家坪村依托陶氏宗祠,积极争取企业、社会组织捐赠,在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下对宗祠进行修复完善,建成集议事堂、乡贤馆、图书室、村社食堂等功能于一体的“仁义”礼堂、“仁智”学堂、“仁爱”食堂。适度新建一批。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实体化、数字化、长效化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建设兼具辨识度、标志性和实用性的“新丰书院”。比如,名山街道古家店社区新建“蔬香里”新丰书院,配备文化长廊、图书角、智慧创新讲台、智慧厨房等,以打造服务村民的综合平台为目标,创建“丰润”礼堂、“丰民”学堂、“丰收”食堂。

      

    立足优服务,拓展功能聚人气

      按照“一村一韵、一堂一景”要求,创新活动载体,做实“新丰书院”弘扬文明、传播文化、延伸服务三大功能,让礼堂有“仪式感”、学堂有“书香气”、食堂有“人情味”。

      以“精神殿堂”成风化俗。坚持以文化人,突出“三室三墙三中心”(“三室”即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纠纷调解室;“三墙”即村史文化墙、党建文化墙、家庭文化墙;“三中心”即活动举办中心、仪式体验中心、榜样展示中心)功能,常态化开展学子启蒙、成人仪式、入伍欢送、入党宣誓、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浸润人心。比如,青龙乡五谷村将本村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集中纳入展陈,组织开展“和美家庭”“孝善人物”评选等活动,将孝善文化融入其中,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以“知识讲堂”播撒文明。突出时代性、思想性、教育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理论宣讲“富脑袋”、技能培训“富口袋”、亲子研学“育后代”等课堂,推动学习型乡村建设。比如,十直镇灌塘溪村积极邀请本土新农人、新乡贤等,开展技能培训、科普讲座、普法讲坛等活动。三建乡依托学堂平台抓好家庭教育互助,采取“周内+假期”“课程+活动”的日常运行机制,组织留守儿童、家长志愿者开展亲子互动研学、户外实践教学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三合街道的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来到了社区学堂,我学了书法和绘画,交到了好朋友,我喜欢来这里。”以“暖心厅堂”服务群众。按照“便捷高效、就近就便”原则,采取“精准备餐+智慧点餐”“1+1+N”(1个“中央厨房”+1个固定堂食点+N个灵活送餐点)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营养均衡、简便实惠、安全卫生的餐食。聚焦“一老一小”,探索“阶梯餐费制”,设置就餐专属时间、取餐优先窗口、用餐固定餐位,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比如,龙孔镇大面场村针对“一老一小”等群体,提供每餐3元的“暖心餐”,并为行动不便者送餐上门。双路镇安宁场村探索以年龄段梯次收费新模式,为该村80岁及以上的老人专设“爱心窗口”,免费提供“爱心午餐”。

      

    立足可持续,强化保障促运行

      按照“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原则,丰都县逐步探索形成了队伍管理机制、资金筹集机制、服务评比机制,着力推动“新丰书院”走得更远、离群众更近。

      建强队伍。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基本构建起“1+3+X”的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县域文明实践的参与度。围绕一个“新丰书院”,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家庭教育互助协会志愿者、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三支队伍,带动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先进模范等就近加入,开展技能培训、订单派送、周末学堂、暑假讲堂、家庭互助等服务,志愿者现已成为“新丰书院”功能迭代、服务延伸的“干细胞”。截至目前,丰都县已成立4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5.3万余名。整合资金。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立“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出一点”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县域文明实践的持续性。“政府补一点”旨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将“新丰书院”建设情况纳入全县“揭榜挂帅”考评,视考评结果向所在村(社区)发放奖励性补助;“社会捐一点”旨在激活公益慈善潜能,动员企业、学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单位进行捐助;“集体出一点”旨在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资金运行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期公示,晒出“明白账”“良心账”。动态评价。为防止“新丰书院”建设“走过场”,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工作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街道)检查“新丰书院”建设情况,并将书院“建管用”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等考核内容。聚焦群众参与度、社会满意度、日常活跃度等指标,建立评选机制,评出“阵地建得好、队伍用得好、活动搞得好”的“最美新丰书院”,持续推进“新丰书院”建设与发展。

      (作者系中共丰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赵瑞熙)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