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杂志
    琼崖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4-04-02 来源:2024年第4期《党建》杂志

    杨智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海南岛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特别是在创建和发展琼崖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民族团结、共同奋斗”为内涵的琼崖革命精神,即琼崖精神。琼崖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孕育形成

      琼崖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在琼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琼崖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伟大实践的产物。

    斗争环境:孤岛奋战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在清末民初时设有琼崖道,因而又有“琼崖”之称。海南岛既是南海交通要冲,又是广东、广西两地出入咽喉,同时还是中国南部海疆要塞,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其近代以来成为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必争之地。相较于幅员辽阔、可作大范围战略转移的内陆地区,海南岛四面环海、交通闭塞,回旋余地有限,且远离党中央和我军主力,缺乏外援,琼崖党组织曾两度、近10年之久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电台联络。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持续“围剿”,琼崖党组织和人民军队坚定信念、发动群众、不怕牺牲、坚持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琼崖精神正是在这一复杂特殊的斗争环境中孕育产生的。

    精神渊源: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是琼崖精神的根基。琼崖精神延续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继承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等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琼崖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风采,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琼崖革命时期的生动表达。琼崖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琼崖革命实践中的鲜明彰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意志和价值追求。琼崖精神是对伟大民族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实践基础:艰苦卓绝的琼崖革命

      近代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琼崖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1926年6月,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成立,琼崖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从1927年9月23日打响琼崖武装总暴动第一枪,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琼崖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孤岛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后来回忆说,“反革命的进攻摧残是特别的残酷”。聂荣臻盛赞琼崖纵队“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琼崖精神逐渐孕育、形成和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丰富内涵

      琼崖精神内涵丰富:坚定信念、坚持斗争是其灵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是其精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民族团结、共同奋斗是其根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

      坚定信念、坚持斗争,这是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孤岛奋战”“红旗不倒”的精神支撑。琼崖革命根据地孤悬海岛,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恶劣环境中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琼崖共产党人坚强的斗争决心和坚定的斗争意志的力量源泉。中共琼崖一大选举产生的13名地委委员信念坚定、坚持斗争,没有一人背叛革命。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冯平临刑前对劝降者坚定地表示:“要我不信共产主义,比太阳从西边上来还难。”无论是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的白色恐怖时期,还是在被侵琼日军大规模“蚕食”“扫荡”的残酷斗争中;无论是在弹尽粮绝的母瑞山艰苦岁月,还是在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孤岛奋战的最艰难时期,琼崖共产党人都始终坚定革命必胜信念,坚持斗争、善于斗争,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迎来海南岛的解放。

      实事求是、勇于担当,这是琼崖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愈战愈强的关键因素。在远离党中央和我军主力、四面被反革命势力封锁包围的海南岛上,琼崖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敢于担当,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时总结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深刻吸取琼崖特委机关迁往城市两次被破坏的教训,纠正了“以城市工作为中心”的错误路线,继而坚持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占领海口的严峻形势,琼崖特委领导琼崖抗日独立队在南渡江下游潭口渡口发起阻击战,有力阻击了日军东进、南进,打响了我们党领导的琼崖抗战第一枪,极大鼓舞了琼崖人民团结抗日的信心。解放战争时期,琼崖党组织从海南岛斗争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北撤”“南撤”问题,面对强敌环伺和敌强我弱、双方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作出坚守琼岛、坚持斗争的决断,使琼崖革命根据地这一党在祖国南疆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人民武装得以保存下来;随后,又成功开辟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并发起大规模军事攻势,策应了全国解放区战场,加速了海南岛解放的到来。

      民族团结、共同奋斗,这是琼崖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琼崖革命火种能够23年保持不灭,离不开琼崖共产党人始终深深扎根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与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黎族、苗族群众发动白沙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统治,并主动寻找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积极投入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琼崖共产党人就自觉地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颁布土地法令,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让穷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冯白驹和战友们在母瑞山突围后,转战没有大山密林掩护的琼文地区,靠的是群众的掩护和支持,靠的是“山不藏人人藏人”。琼崖工商界为琼崖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提供场所、积极营救革命者,支持琼崖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大批琼崖妇女踊跃参加革命斗争,组建了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海外琼侨和港澳琼胞长期捐款捐物支援琼崖革命,组建“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参战抗日、共御外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凝聚起了坚持奋战到底的强大力量。

      

    时代价值

      琼崖精神是党领导琼崖人民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琼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琼崖革命实践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淬火而成的琼崖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斗争精神、求实作风、人民立场,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勇于担当作为、战胜风险挑战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从琼崖精神中寻找动力源泉,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战胜一切困难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琼崖精神的鲜明底色。琼崖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山不藏人人藏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琼崖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敢于牺牲,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新征程上传承弘扬琼崖精神,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永远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从琼崖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琼崖精神激励革命先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在新征程上也将为海南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要牢牢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信念、勇担使命,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让琼崖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本文系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托专项课题“琼崖革命精神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2022HNMGCWT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琼台师范学院海南省琼崖革命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