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杂志
    苏州:奋力打造“智造之城” 加速向“新”前行
    发表时间:2024-04-02 来源:2024年第4期《党建》杂志

    陈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苏州以其人文与经济“双面绣”的特质,屹立于太湖之畔、长江之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苏州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从“勾画现代化目标”到“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州的每一步发展,始终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巨大关怀。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苏州上下倍感振奋、倍添动力,迅速部署、狠抓落实,提出要结合自身实际,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牢记嘱托,全面推进“苏州智造”强基提质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首站来到苏州,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书记的亲切勉励,给予苏州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鞭策。

      作为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1%、全国的2.8%,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工业对苏州GDP的贡献超过40%,一直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

      2024年,苏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5万亿元大关,到2035年建成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围绕这一目标,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着力在产业质量效益、企业发展能级、科技创新能力、数实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成效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显著特点。今年1至2月,苏州实现进出口总值388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苏州将继续实施外贸“全球行”计划、跨境电商“跃升行动”,不断拓市场、优结构,促进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产品和技术进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是支撑。“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将重点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储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精准布局光子、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新赛道。

      产业升级,关键在创新。苏州将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力争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14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7万家。今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海陆共平台10MW-236风机吊装,再次刷新全球陆上机组叶轮直径纪录。亨通集团提供的耐扭曲风力发电传输解决方案,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亨通集团介绍,亨通扎根苏州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将围绕新一代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深远海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积极抢占全球通信与能源互联的产业创新制高点。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同样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予波司登等传统企业以莫大鼓舞,未来将着力以科技赋能产品革新与升级,继续发力新材料、新科技、新专利、新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创新为先,加快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当无人机飞越园区上空,画面中耸立的高楼,与美丽的湖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座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的现实模样。“产城融合”这一发展理念,在园区转化为生动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中新合作成立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园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开放创新综合实验、自贸片区等平台叠加优势,努力汇聚全球一流产业创新资源,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快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从一片农田中拔地而起,苏州工业园区已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夺得“八连冠”,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2779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73.9%。发展新质生产力,园区责无旁贷。

      以园区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今年2月,苏州信诺维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腾讯投资和国鑫投资领投的7亿元E轮系列融资,引领了一轮开春“融资潮”。

      目前,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这一苏州工业园区孵化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科技载体内,已聚集62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3.5万名高层次科技人才,构建了创新小分子、新型抗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高质量产业集群。下一步,BioBAY将升级打造专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积极搭建投融资、合作交易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更快走向国际化,助力创新成果尽早落地产业化。

      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一直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努力目标。从本地成长起来的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科创板上市“第一股”。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华兴源创考察,走进展厅、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察看产品研发、生产、测试流程,询问企业设备产品的性能、用途、市场等情况,勉励大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回忆起这一场景,华兴人依然心潮澎湃。

      近一年来,华兴源创上下牢记嘱托、铆足力气,在高端工业检测设备领域继续攻坚克难,实现技术提升和突破。未来,将继续加快科研攻关的速度、拓宽科技创新的广度、加大科技人才培养的力度,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及创新联合体等平台的建设,力争实现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更好更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共筑发展高地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生动力。苏州积极发挥县域经济强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板块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掀起齐心协力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强大声势。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嘱托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姑苏古城。”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方文浜表示,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不遗余力推动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集群。

      昆山市连续19年名列百强县之首,树起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接下来,昆山将坚持围绕产业做科创,全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新跃升,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3万亿元。

      位于张家港市的由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共建的光束汽车工厂,通过建设国际先进的整装智能车间,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下一代MINI纯电动车型计划在今年推出,工厂将成为其全球首产地以及主要出口基地。依托一批优质项目,张家港力争到2026年形成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在常熟市,声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23年规模以上产值超458.8亿元。“苏州·中国声谷”声学联合检测中心全消声室内,墙壁和房顶铺满吸声材料。目前中心已为4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正在构筑综合性声学检测平台,服务声谷全产业链。

      低空经济是时下各地竞逐的新赛道。在太仓市,100多家航空航天产业相关企业集聚成势。在位于吴江区的顺丰长三角创新中心总部,“空中快递员”——丰翼方舟40无人机,仅用7分钟便可完成直线9公里的配送之旅。

      围绕自身优势,苏州各地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正处于“爆发期”,目前已成为吴中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相关企业超1000家。吴中区将重点发力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早在2017年,相城区就率先开展智能车联网产业布局,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相城区正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升级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

      光子产业是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的未来产业之一。苏州市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已集聚70多家光子产业相关企业。为进一步加大全球高端资源招引力度,当地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光子投资基金等支持政策。

      奋楫扬帆新时代,破浪笃行新征程。苏州这座产业大市、创新之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处处涌动着竞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热情,努力以先发态势,加速向“新”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再探新路、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苏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冯静)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