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响中国
    【理响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发表时间:2024-05-07 来源:中国理论网
      当今世界风云诡谲,各种危险挑战层出不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推动建立新的治理秩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世界历史”一词始于黑格尔,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偶然事件的集合体,其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抛开了很多浅层现象,通过探索得出世界历史发展是理性和绝对精神不断演绎自己的历史过程。黑格尔虽然把世界历史从用狭隘的地域范围和历史眼光考察世界的历史学视角中挣脱出来,第一次用整体性的观点厘清了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但他把世界历史看作绝对精神的产物,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唯心主义表述,批判性地继承了其合理内容,在对各民族国家历史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考究上用新的视角研究世界历史,将世界历史拉回现实,揭示了世界历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共产党宣言》就是标志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其详细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和过程,认为世界历史是由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化分工发展的结果、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开拓带来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发展的结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交往的普遍化,人类社会分散状态迅速转为“地球村”,进入了一个不同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历史向真正世界历史的转变成为我们这个时期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真正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也是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走向国际化再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趋势;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价值取向、理论视野。 

      一、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揭露黑格尔世界历史唯心主义神秘面纱的同时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生产力原动力的角度出发探究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依据基本矛盾规律,指出因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和日益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分工越是彻底消灭各民族的封闭状态就越能让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联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地域民族史走向全球世界史的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马克思所描绘的经济、文化、通讯、交通等多方面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的世界历史时代,世界性的分工和交往比任何时期都要频繁,但也伴随着全球性的问题。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不仅把生产方式、价值理念、本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也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扩散到世界范围,让经济危机、生态危机、气候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变成全球性的大难题。面对这些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当一面也不能独善其身的世界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问题入手、顺应世界历史大势、旨在寻求最大合力促进共同发展而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公共产品,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一个你我共享的和谐世界。所以,唯物史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用以解决棘手问题和展望美好未来的哲学基础。 

      二、思维范式:整体性视野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发展道路的整体性视野。在资本起推动作用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中,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交通条件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各民族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总体”的“世界历史”。在马克思看来,世界的整体发展影响并制约着各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发展反过来为世界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他反对各种“中心论”和所谓“世界主义”。并且,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还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发展与世界历史中的个人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世界串联起来,呈现了一个古今中外联动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严峻形势,“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基于这种整体性视野而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通过以史为鉴、相互尊重构建一个“持久和平”的共同体,通过对话交流、平等交往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共同体,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扩大民族交往超越民族隔阂构建一个“共同繁荣”的共同体,通过多样文明、多种文化的交流互鉴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共同体,通过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经济利益共同体,而是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五位一体”的共同体。整体性视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 

      三、追求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以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目的是探寻人类解放的过程,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转变再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也正是自由人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开创了世界历史,将人从对土地的依附中解脱出来,让人变成了自由人。但人自由一无所有,只能出卖劳动力。劳动力变为商品,货币就成为资本,资本的天然逐利性使得一种“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马太效应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实践、指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还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未来新社会必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消灭私有制”[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6]。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无法预料到未来具体会发生什么,但他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中预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将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所趋,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 

      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7]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数量空前之多、规模空前之大、程度空前之深。面对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中国展现出一个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着力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全球治理赤字等全球性问题,探寻出一条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接续了其内在逻辑,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下运用与发展,也是在当今时代的最好呈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2JP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沙沙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钟立华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