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精神谱系
    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发表时间:2021-03-08 来源:《党建》杂志

    陈 理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过去干革命、搞建设需要艰苦奋斗,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毛泽东当年多次以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故事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我们党百折不挠,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和绝境逢生,在一次次困顿逆境中又毅然奋起,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对革命胜利后新的考验充满着警醒,始终以“赶考”的心态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践证明,“两个务必”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科学预见性。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在审阅中央开展“三反”的文件时专门加写了一段话:“自从我们占领城市两年至三年以来,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证明一九四九年春季党的二中全会严重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大错误。”我们党随即在党内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现很多违法乱纪行为大多同资产阶级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有关,又进一步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并严肃处理了刘青山、张子善等典型案件,产生了很大影响。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考察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新中国成立后,要收拾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建设一个新中国,任务是极端艰巨的。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我们党迎难而上,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依靠奋斗,用勤劳和双手创造了无数个新中国第一: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以及“两弹一星”成功、大庆油田建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育成推广等等,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穷、追赶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结束长期封闭状态后,我们很快发现中国与世界又拉开了不小的差距。197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对此有了更深感受。当被问及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受时,邓小平一语双关地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这一时期,邓小平考虑最多的是,中国如何摆脱落后的状态,赶上时代。他讲得最多的是,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邓小平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并深刻论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其中一个是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达到人均800到1000美元,尽管同西方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这一时期,邓小平突出强调发扬艰苦奋斗,还有一个重要考虑,这就是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十年内乱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早在主持全面整顿时期,邓小平就突出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的问题。在讲到军队要整顿时,邓小平举了很多“肿、散、骄、奢、惰”方面的例子,强调要增强党性,反对派性,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进一步集中论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问题,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与此同时,邓小平还十分警惕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早在对外开放之初,邓小平便意识到,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强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决不允许奢靡享乐思想在我国泛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一段时间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各种风险挑战加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从国内发展来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势必会刻意进行打压遏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永葆奋斗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奋斗。

      中国共产党马上就要走过百年的历程,如何永远保持建党时的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是一个严峻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容易让一些党员干部淡忘艰苦斗争精神和居安思危意识,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缺乏应对新挑战、开拓新局面的决心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并深刻总结了“四个不容易”,即: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四个不容易”,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今天,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书写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