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要闻要论
    发扬奋斗精神 跑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最好成绩
    发表时间:2022-06-01 来源:党建网

    叶本乾 杜粉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是国之栋梁、民族脊梁、社会中坚,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继续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永葆青年本色,坚守奋斗底色,增添人生亮色,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最好成绩。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永葆青年本色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拉开了青年运动的帷幕。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有志青年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青年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是指导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与时俱进,保持浩然正气,永葆青年本色,奋发图强、砥砺追梦,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青春贡献。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坚守奋斗底色

      赓续党的精神血脉需要中国青年永久奋斗。历史清晰而深刻地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运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青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持续奋斗的历史基因,继承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接过前辈奋斗伟大事业的时代火炬,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坚守党的初心使命需要中国青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广大青年人立足于时代最前沿,肩负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要大力发扬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砥砺初心使命,展现最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最豪迈的青春激情,书写最壮丽的青春篇章。

      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今天,我们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中国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更迫切地呼唤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建功新时代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添人生亮色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深化民族振兴的责任意识,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矢志民族复兴。要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始终成为推进时代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一代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要主动扛起文化自信的大旗,将文化自信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广大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时代机遇,不负韶华、奋力拼搏,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作者分别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