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各地传真
    内蒙古五原县:“微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表时间:2024-04-23 来源:党建网

    吕亚娟 王婷

     

      黄河至北,河套腹地,千年古郡,大美五原。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坚持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推行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促使农民群众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为健全乡村治理新模式、重构乡村社会新秩序、满足乡村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探索有效路径。

    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的设施农业。五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引领产业旺

      4月的北方,春意盎然,温室大棚内生机勃勃。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丰村,村口龙门架上“神奇不老种 珍品灯笼红”几个字直映眼帘,道旁的白色大棚集中连片、整齐划一。

      走进种植户张美珍的香瓜大棚,满眼翠绿,碧绿滚圆的“灯笼红”香瓜在一人多高的秧丛中探着“脑袋”,采摘、分拣、装箱……张美珍忙得不亦乐乎。“像这样的大棚,我家有十六七个,去年卖了将近100万斤,一个大棚收入近10万元,干劲儿更足了。”已经种植了十几年“灯笼红”香瓜的张美珍,是新丰村有名的香瓜种植带头人。

      “灯笼红”香瓜口感香甜,因其外观似小灯笼而得名,是近年来五原县的“明星”农产品。“我们这儿地表土层为壤质灌溉层,含钾量高,对糖和淀粉的积累非常有利,比较适合香瓜的生长。但过去村民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愿意流转土地,建的大棚不成规模。”新丰村党支部书记赵海龙介绍,“网格员发挥了大作用!为了更好发展特色产业,村网格员充分发挥熟悉村情的优势,挨家挨户去给村民做工作,讲解分析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引导村民自愿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来,大棚种植这才逐渐形成规模。”如今,“灯笼红”香瓜种植形式不断优化,已经成为新丰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除了解答香瓜种植的技术问题,我还通过多年积累的销售途径,解决了周边村民销售难的问题,平均每年能帮大家销售100万余斤。”不仅是香瓜种植带头人,张美珍还是“灯笼红”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新丰村村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成立了“灯笼红”“搭把手”“公道人”“好习惯”4支志愿服务队。其中“灯笼红”志愿服务队由种植能手组成,主要围绕“灯笼红”香瓜种植,开展种植技术指导、销售市场拓展、帮助无劳动能力农户共同发展设施农业等志愿服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80后返乡创业青年菅清元是新丰村的种植大户,也是“搭把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2021年,他在建自己的22座大棚的同时,还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10余户劳动能力弱的农户建了46座大棚,并对这68座大棚的搭棚、育苗、施肥、铺膜等统一进行全过程管理。

      新丰村通过网格员、志愿服务队等乡村治理“微力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为五原县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治理有效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

    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村民用志愿活动所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五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助力乡村兴

      五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县域面积达2544平方公里,辖811农场,117个行政村管辖782个村民小组、服务管理人口10余万,基层党组织管辖服务半径大、乡村治理缺乏有效抓手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破解治理难题?近年来,五原县创新方式开展乡村治理,按照划片定责原则,以1015户划分为一个网格为标准,完善细化网格,出台“网格化+微治理”具体措施,规范设置网格,选优配强网格员,组建村民理事会、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红白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法治宣传小组等“微组织”,实现乡村治理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实体运行“五个到位”。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是五原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复兴镇永丰村,“微治理”发挥了大作用。2023年,一些村民因土地边界不清、土地重新分配不匀等问题而矛盾不断。在充分了解各方意愿后,村党支部带领“委员小三长”(乡镇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长)在充分了解各方意愿后,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逐步厘清了相关情况,土地纠纷被成功化解。这主要基于复兴镇依托网格化“微治理”模式创新的土地纠纷化解工作法,通过“网格”这一基层治理单元,建立“微组织”、实施“微调处”、落实“微服务”,全面提升了土地纠纷多元化解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这一方法也荣获“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一张“网”,覆盖村民大事小情;众多“格”,消除管理服务死角盲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微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以来,以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五原县打造了集宣传、教育、公开于一体的智能化乡村治理平台,平台有乡村党建、乡村治理、乡村安全、乡村民生、乡村产业、乡村社交六大功能,可兼顾基层政府、网格员、村民多样需求,通过标准化的接入方式,统一服务支撑、统一汇聚共享、统一运维服务,促进乡村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推动乡村服务由“分散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

      “微力量”撬动了“大治理”,如今的五原县,邻里相互帮助蔚然成风,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绘就乡风美

      得益于“微治理”,当地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在天吉泰镇毛家桥村的积分兑换超市,牙膏、毛巾、被子、洗衣机等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商品按照积分价格“明码标分”,方便村民进行兑换选择。“评上‘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等称号都有积分,落实移风易俗也有积分,能得积分的项目不少呢!”毛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朱如林告诉记者,可别小瞧一袋牙膏、一个围裙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对村民而言意义非凡。在天吉泰镇,各村通过诚信村民积分管理、道德评议激励、设立诚信榜等举措,激励村民遵规守约,争做好事的风尚在各村逐渐形成。2021年,天吉泰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村民们比学赶超,都想赚更多的积分。”复兴镇永丰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四对于积分制带来的变化感慨颇多:“村里的史永福夫妇,已经年近70了,但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拿上塑料袋和扫帚,骑着小三轮车,沿着村道拾捡、打扫垃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近年来,五原县各村组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选树活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同时,依托“北疆先锋大讲堂”、流动党校等载体,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探索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制度,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

      “现在真是弄好啦,回来家乡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儿了!”移居外乡多年的复兴镇永丰村村民樊金叶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看到自己的家乡变得这么美,就把远在乌海、包头等地的“老姐妹儿”带回自己家乡聚会,“炫耀”自己家乡近年来的巨变。

      让乡村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比。五原县全面推行以网格化为架构、“微治理”为手段的乡村治理路子,把党的基层工作实实在在延伸至“神经末梢”,着力解决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增添了新活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实践杂志社)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