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非遗
    在“非遗+旅游”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发表时间:2019-09-24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吴学安/文

      据报道,近日,由专家学者、作家、市民以及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通过探访越窑青瓷之旅、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之旅、宁海十里红妆之旅以及鄞州国家宝藏之旅4条非遗线路,实地感受宁波文旅融合“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的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吃山东孔府菜、住丽江古城、看福建土楼、听杭州昆曲、学传统技艺……如今,不少省市将非遗植入旅游业态,不仅让非遗活起来,也给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让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地方纷纷打起“非遗牌”。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内核和旅游发展的统一,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旅游“牵手”,非遗找到了一条“活化”的路径。与非遗的“联姻”,则为旅游开辟了一条“个性”的道路。体验经济时代,非遗有效弥补了传统旅游内容欠缺的一面,游客亲身参与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传统技艺,很容易唤起乡土、怀旧情结,进而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如今,人们期待在旅行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更看重旅游体验。“非遗+旅游”恰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如何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中的平衡,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要处理好非遗项目保护和开发、非遗旅游投入和产出、坚持传统和改变创新、个体传承和社会传承等几个方面的矛盾。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避免非遗被过度消费,切勿过分注重经济利益而将非遗商品化,忽视非遗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同时,“非遗+旅游”也存在不少难题。如开发的产品如何才能得到游客的青睐?除了文化挖掘、材质工艺、设计创新等技术因素外,销售环境、营销模式、IP打造等方面如何推进?有些非遗适合做旅游观光,有些适合做旅游体验,有些适合美食品尝,有些适合开发成旅游商品。不同类别特点的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向、方式、方法也不同,还要适应旅游者不同的需要。

      只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再加入各自的非遗元素,才能让产品更具特色与魅力,也能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

    网站编辑:王高林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