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3-01-10 来源:光明网

      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建设意义、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从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高校想要坚持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方向,就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建设。做到这一点,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充实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构建体系,使之做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此外,要抓住开展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让大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都能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建设思政课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方面,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使之武装学生头脑。加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提升法治教育立德,让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理想与更深层次的职业道德,从而发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作用。

     

      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高校在新时期要办什么样的学,怎么办好学。在国家的相关会议中有所提到:即我国高校的设计都是党领导的,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都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大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力度,源源不断为社会培养符合历史进程和社会主流思想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来看,其作为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所在,也是最为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性质的关键部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也是高校正确办学的方向。一方面,思政建设可以更好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传递社会主流思想,确保大学生的思想与信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更好地凸显思政教育开展的本质,从思想上做好对大学生的引领,使之成长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能够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思政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三观,展现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第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高校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如果想更加高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就需要充分发挥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教育作用。按照新时代国家要求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从“全员育人”的要求来看,就是要让各方主体都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来,确保大学生的培养具有足够多的力量。而“全程育人”则指的是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政课程之中,要贯穿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各个阶段。“全方位育人”则指的是思政教育的开展要涉及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由此观之,课程思政帮助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首先,虽然专业课与公共课重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或传递某一方面的知识,但是其中均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其次,课程思政能够与学生形成更加紧密的链接,从而确保育人框架更加多维的构建,发挥每一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所具有的育人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要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做好相应的课程建设。让高校内部各个部门都发挥自身作用,承担育人责任,确保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进步,高效发挥教育意义。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首先,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加强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感,能够保障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只有这一前提落到实处,思政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此,首先要坚持社会主流思想的引导,并使之贯穿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阶段,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中所包含的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使之提升到战略高度,确保专业课教师坚定自身立场,立足于正确的观点,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展开思想层面的指引。其次是需要纠正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所形成的错误认知。如果这种错误认知一直存在,则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要素的发掘和效用的发挥。因此,要引导专业课教师不断培养其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兴趣,形成正确认知,并对新时代人才培育要求加以深刻理解,认识到课程思政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作用,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使之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做好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开展的错误认知纠正,并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其积极主动展开课程思政探索,在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做好价值观的引领。

      其次,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组织和设计。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入,必须重视其教学组织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从教学主体来看,充分发挥思政专业教师在其中的指引作用,让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断找准自身方向。与此同时,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样十分关键。只有管理科学,才能确保课程实施的规范。从教学内容管理层面来看,充分利用专业课中所包含的特有思政教育元素,并做好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才是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作用的重点。对此,专业课教师要使之深入理解新时代发展对思政教育开展所制定的相关要求,并基于此做好本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对于不同学科属性的课程,要始终建设社会主流核心思想的引导,完善课程大纲设定。从组织层面发挥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师之间形成监督听课制度,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细节。找准其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节点,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联动机制。从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可以形成有效互补、相辅相成。第一,使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除了对育人目标加以规划统一和进度调整之外,还可以进行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联合拓展。在这种有效互动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体系获得了更加深度的完善,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内容的探索。第二,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对于专业课而言,教师开展教学必须牢固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并将思政内容融合到专业课讲述之中。教师应当重新审视所授课程的价值定位、教学方案和最终效果,并积极主动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学校领导也应当发挥推动作用,采用奖惩结合的方式,提升专业课教师在探索本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积极性。(作者:张磊,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