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经验做法
    沉浸式“大思政课”的建构思路
    发表时间:2024-02-27 来源:浙江日报

    沈燕维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与路径。育人主体要以沉浸式的理念,增强教学的历史感、场景感、真实感、创造感,讲深、讲透、讲活、讲好思政课。

     

      以历史感建构叙事课堂

      “大思政课”要善于改革主渠道教学。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平台。思政课堂不仅需“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以丰富的思想教育人。传统思政课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容易上成严肃的政治宣教课,尤其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事件的理解,仅靠教师独白式的单向输出,学生容易游离于教育话语之外,无法全心理解。沉浸式理念以教师提供的情景体验环境为介质,帮助学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学习中,得到一种情境与自身完全融合的学习状态。沉浸式“大思政课”倡导将历史与现实中的教育元素有机结合,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事件置于可视可感的历史场景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了解历史背景与事件本身,让思政教育直击人心、扣人心弦。

      沉浸式“大思政课”通过立足三个“利用好”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利用好丰富的历史资源,依托中华文明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故事,打造叙事课堂,使学生在历史故事、案例、素材中理解与体悟历史,培养历史大视野和历史大格局;二是利用好VR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搭建历史虚拟场馆等形式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沉浸式体验,从而感悟历史、解析历史;三是利用好历史场景与现实场景的交互,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教师推进教学内容的整合,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故事演绎,利用虚拟技术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传输功能,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供给中,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与新鲜度。

     

      以场景感描绘时代背景

      “大思政课”要善于借用“在场感”讲好中国故事。回应学生对社会与时代的关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是思政课十分重要的职能。育人主体要提炼学生群体及个体的特性,不仅“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情怀要深”,而且要立足时代大背景讲好中国故事,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当前世界局势,有效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沉浸式“大思政课”通过做到“两个结合”让学生理解当今的时代背景。要结合中国实际,以微观审视透析宏观格局。借助当代大学生适应、喜好互联网相关工具的特性进行教学造境,让学生对中国故事产生“在场”体验。在鲜活的中国故事中营造“虚拟在场”情境,通过3D追踪镜头、全息投影成像、立体声光设备等技术让学生“身居其中”,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要结合世界大局,以宏观视野启发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客观认知新发展格局,在比较鉴别中解答学生疑惑,在批判认同中明辨是非,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借助国外事件视频、世界局势分析图景等媒介,在“仿若在场”的情境感受中,以理性思维回答学生之问、社会之问、时代之问。

     

      以真实感丰富实践教学

      “大思政课”要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沉浸式“大思政课”要突破教学场域的局限,架构学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思政教育的桥梁,将课堂学习有机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联通联合。有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形成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再独掌课堂话语权,学生从知识、价值的被动接受者跃升为主动开创者,师生双方以知识探讨合作者、问题探究同行者的角色展开教与学,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交融。

      沉浸式“大思政课”通过三个维度推进实践教学。其一,主体维度的拓展。引入社会教学主体,将行业翘楚、英雄人物、一线劳动者等请进学校,让学生在“真实在场”的氛围感中成为见证者。其二,方法维度的延伸。让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融入热火朝天的社会实践天地,到博物馆、纪念馆、工厂、农村等地现场开课,组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体验式教学,营造现实场景,让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亲历者。其三,价值维度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实地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的体验与校内小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同频共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意志和信念,汲取理论知识和情感能量,使实践学习启智润心、涵德化人。

     

      以创造感提升协同效应

      “大思政课”要善于在学活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应用。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并驱”的创新理念,以第一课堂(思政小课堂)为基础,向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第四课堂(创造应用)延展,以“沉浸式”实践为途径,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接纳、理解、消化内化于心,再通过整合、创造、运用外化于行。

      沉浸式“大思政课”的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实践成果凝练、艺术创造展示、师生共研课题等方式实现。一是重视实践教育成果的总结提炼,从实践感性提升为理论深化,真正让思政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二是注重学生探索性的创造,引导学生将高深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创造具象化,从“浏览式阅读”转向“探究式创造”。三是教师与学生共研思政课题,加强对时事局势的交流互动,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科学思维,在师生协同的动态链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时代精神。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