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我与《党建》杂志社的故事”
    阅读《党建》三十载 亦师亦友亦人生
    发表时间:2022-08-15 来源:党建网

    脱俊卿

     

      我从1993年进入银川市委宣传部从事理论武装工作以来,就成为了《党建》杂志的忠实读者,至今已有近30年。这本权威杂志曾是我学习写作、完善知识、备课上课的“百宝书”,也是支撑我甘坐理论研究“冷板凳”的“事业之师”。今天,我想谈谈自己和《党建》杂志难以割舍的三十载情缘。

     

      写作路上的“传道之师”

      30年前,我刚刚走上理论文章写作的道路,对理论文章的话语表达、结构安排和标题立意一概不知,是《党建》杂志刊登的大文章、好文章帮助了我。上世纪90年代初,《党建》杂志的理论文章语言质朴、文风简洁,理论阐释立意宏大、解读精当,对策类文章的小标题常常以动词领首,直指行动落实,这些文章都是我当年背诵的范本。在背过几篇理论文章后,我仿写的第一篇理论文章顺利刊登在《共产党人》杂志上,更加坚定了我向《党建》杂志不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党建》杂志还培养了我有“胆气”、耐琢磨的写作风格。2000年左右,我向《党建》杂志投了一篇谈如何做好理论宣讲的文章。编辑很快回复了我,认为我的文章基础比较扎实,但是有些四平八稳,应该还有一些“胆气”,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破解宣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按照编辑的建议,我认真做了修改。文章刊发后,领导、同事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篇带有浓厚个人风格、“吼”出了银川市宣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好文章。

     

      宣讲路上的“授业之师”

      从事宣讲工作30年,我在讲课中储备的许多小故事、对理论的新认识新理解,很多都来自《党建》杂志刊发的文章。《党建》杂志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全国各省市宣传部门的工作举措和对重大理论的认识。尤其是各地理论中心组的“笔杆子”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性阐释和学术性表达、各地宣传思想工作亮点特色和创新案例等,让我在读原文、悟原理、学党建之外,收获了很多宣讲的新话语、新思路,也逐渐加深了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阅读和储备的过程,都呈现在我的讲课中。作为宣讲者,课后常常有学员前来询问“大理论”如何理解。每到这时,我就会推荐他们去阅读《党建》杂志的某一期某一篇文章。正是在一点一滴的阅读和学习中,加深了我对一本好杂志、一个“好老师”的理解。

     

      编辑路上的“解惑之师”

      2010年以后,我承担了银川市委讲师团的主要工作,并负责审阅、编辑《阅读与推荐》和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供稿审稿工作。当了编辑,就得学会如何看稿选稿、修改稿件、开设专题专栏。于是我又一次仔细研究了《党建》杂志的专栏设置和文章风格,就连杂志封面和封底的图片选用,我也虚心向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请教过。通过跟《党建》杂志“取经”,我学到了组稿要风格一致、内容要紧跟时代需要,学到了理论文章是党委、政府的思想和决策“先声者”,只有做好重大政策的解读工作,才能真正把宣传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杂志社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深深体会到一篇稿件就是一种思想、就是一种工作态度。正是一本好杂志的示范作用,引领我们不断做好理论工作。

      《党建》杂志伴随我走过近30年的职业生涯,是我理论研究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近年来,我更有幸多次受邀参加《党建》杂志社组织的理论研讨会和党建通讯员培训会,与全国同仁一起畅谈学习、交流经验、分享荣誉。正是《党建》杂志的滋养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党建人,要永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永远做创新理论的宣传者、永远做基层优秀的宣讲员。这些收获永远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党建工作的认知和接触,让我有幸与《党建》杂志结缘,从此成为一名党建人,成为“党建之友”大家庭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党建》杂志,非常荣幸成为党建人。在我的人生朋友圈中,“党建之友”是我最温暖、最关注、最亲切、最具正能量的朋友圈。我是党建人,我会一直陪伴《党建》杂志,始终坚守,无怨无悔!

     

      (作者系宁夏银川市委讲师团团长)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