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工作实践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是大讲坛”第五期学术讲座举行
    发表时间:2024-04-24 来源: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2024年4月22日,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是大讲坛”第五期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作“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主题讲座。清华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姜胜耀教授主持讲座并致辞。

     

    姜胜耀主持讲座

     

      姜胜耀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并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之一,如何深刻理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议题。作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之一,张文显教授是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大家,既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和渊博学识,也拥有极为丰富的法治工作经历,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演讲将深化大家对新时代中国式国家治理的认识和理解,激励大家为中国式国家治理贡献清华智识。

    张文显教授作主题演讲

      

      讲座中,张文显教授紧扣中国式国家治理这一主题,围绕“式”“中国式”的语义和意义分析、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的体制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张文显教授围绕“‘式’‘中国式’的语义和意义分析”进行了全面解读。张教授指出,“式”“中国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式”有三重含义,一是“法”“法度”,二是“典范”“楷模”,三是“美”“程式”。在政治法律话语当中,“中国式”的演进有着非常科学、丰富内涵的意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阐述过“中国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中国式的解决办法”“中国式现代化”。在当下学术研究、新闻报道中,对“中国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如何使用和理解还存在差异。“中国式”不同于“中国特色”,更具包容性,强调了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因此,政治法律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式”应解读为中国方式,“中国式国家治理”是世界普遍性与中国性的完美结合。

      其次,张文显教授围绕“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细致分析。张教授指出,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政治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和治理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一方面,中国式国家制度和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长期探索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把局部范围内执政时期的制度和治理探索转化为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和治理。以1982年即现行宪法的颁布为标志,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政治体制走向了正规化。另一方面,中国式国家治理体系汇聚了中华民族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和传承,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式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厚重的历史根基。再一方面,中国式国家制度和治理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和治理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断学习人类文明的精华,并转化成自身的治理制度,形成了我们国家的治理形态和优势。

      最后,张文显教授围绕“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全面讲解。张教授指出,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的体制机制可用“十个坚持”加以概括: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所决定的,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特征和最大优势。二是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治理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于人民,国家治理应当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维护人民权益、守护人民幸福。三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治国理念、基本纲领、基本政策等深刻影响决定着国家治理的道路和方向。五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三统一”,是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六是坚持中国特色单一制的国家体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单一制”的国家体制。七是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与数字时代相适应,数字政府、智慧法院、智慧政法、基层社会治理等,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新形态。八是坚持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国内国际“两个治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最鲜明的国家治理特征。九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执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国家治理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十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使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更有效率、更有结构性的创新。

     

    张文显教授作主题演讲

      

      讲座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听众表示,张文显教授的讲座立意深远、内涵深刻,既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又具很强的实践导向,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国视角,充分展示了“三个新”:中国式国家治理是中国人民长期夙愿的话语新标识,中国式国家治理为中国梦注入时代新内涵,中国式国家治理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实践新路径。张文显教授的讲座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生动诠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深刻解读,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开创性实践和原创性理论,解锁了中国之治的密码,谱写了中国之治的宏伟篇章。与会者表示,要以参加本期“国是大讲坛”为契机,努力高扬中国式国家治理的“主旋律”,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掌握中国式国家治理理论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加深理解中国式国家治理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努力奏好“中国式+国家治理”的“和弦曲”,运用好法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个不同的要素,善于做好二者结合的文章,使其能够共同合奏出中国式国家治理的旋律;努力唱响法学专业实践的“最强音”,既立足于中国治理的本土特色与实际,又借鉴吸收外国国家治理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在法律行业、公共部门等岗位上不断探索中国式国家治理的生动实践。

      本期“国是大讲坛”学术讲座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同步进行,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林来梵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高鸿钧教授、车丕照教授、任重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柳建龙教授、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高慧铭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康玉梅老师,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副总编辑郑韶武先生现场出席讲座;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子现场聆听讲座,全国各地一万三千多名听众通过线上方式聆听了讲座。

     

    网站编辑:张璋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