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阐释
    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内涵
    发表时间:2024-03-27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严浩月 刘宗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着深厚的为民特质,主要体现在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服务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的评价交给人民这四个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

      高扬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实质上回答的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注重立场观点的人民性取向。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文学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主张,从而解答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个政治性既体现了党性原则和党性立场,也体现了人民性原则和人民性立场,两者是一致的。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们国家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战略谋划、制度设计、推进路径等诸多方面都要体现出人民意志,反映出人民意愿,旗帜鲜明地把人民性立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始终。

      彰显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民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这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旨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文化权利,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的原则与价值取向。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新时代文化实践,一是要求文化要反映民意、为民抒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这就要求新时代创造文化产品应以人民的所需所想所盼为靶心,应把握人民在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时代特征和侧重点。二是要求文化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文艺创作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具有重要的精神教化和社会引导功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创作与宣传思想工作均要弘扬主旋律,激励人民崇德向善,要通过文化熏陶使人民在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充满正能量。

      筑牢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民依托 

      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和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原则,既是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所需。一是明确了人民是进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文艺作品创作的根本遵循。二是明确了人民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以人民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导向;其次要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文化作品,要拓宽人民参与文化创作及文化活动的渠道,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将群众的创造力量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磅礴动力。

      擦亮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民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因此,评判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成色及实效,需落实好人民性评价标准。以人民性评价标准衡量新时代文化建设实效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产品评价上的话语权。人民既是文化活动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亦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和检验者,他们完全有能力与智慧对文化产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进行自主评价。二是文化产品是否在人民中有市场。首先,文化作品取材创作需与人民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人民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只看经济效益、不问社会效益则是对人民利益的背离。

      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不渝回答好“人民之问”,让人民成为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主角,让人民来衡量和评判新时代文化建设水平,切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般项目(SCJJ23MGC36)]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