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研讨会专辑
    高红明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3-12-22 来源:党建网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章

    高红明 黄力之

     

      新时代呼唤文化的大发展,并催生伟大的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两个大局”,科学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它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章。

     

      深刻阐明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统一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深刻阐明人类文化的生成基础、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文化的主要功能等问题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文化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角度,明确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反映,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致力于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机统一。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不与民族文化冲突,反而能够在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开拓自身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融入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时代彰显,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牢牢扎根,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深刻阐明文化发展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明确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正是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才产生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而文化恰恰是这种互动过程的实践结果。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回答了文化产生的原因,阐明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作用,认为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并指出共产主义的文化功能在于塑造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并明确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重要论断在理论上深刻阐释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建构,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战略性意义,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生命力。

     

      系统搭建“一体两翼”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之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意蕴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与实践高度关联,不断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又在推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文化具有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实践的能动性,通过文化,人类确证了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实践的重要性,并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而是有其深刻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两条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则,构成文化建设的“一体两翼”格局。其中,“开放包容”从空间结构上强调,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正创新”从时间关系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当前,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和如何建设文化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意蕴。

      (作者:高红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基地青年研究员;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