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研讨会专辑
    任帅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
    发表时间:2023-12-22 来源:党建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

    任帅军

     

      任何民族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世界各族人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纷纷创造出各自独特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积淀成气势恢宏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文明的创造主体,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上,形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再铸中华文明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生命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既内在契合,又互相作用、互相成就。二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数学交集”,而是深刻的“有机融合”,锻造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文明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明产儿”,既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现代文明产物,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土特色成果,本质上是一种相互激发、相互融合的“实践果实”,具有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使命。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体,更在五千多年的叱咤风云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的文明转型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维度”的指导作用,建构出一种超越资本至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不仅需要超越自己原有的传统文明观,而且必须超越既有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观,用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开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这是经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文明成为“现代的”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重塑了中华文明的现代结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同于古代中华文明的地方在于,马克思主义为古老的中华文明注入“现代化意识”,使中华文明的结构超越了农业文明的藩篱,经由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在对“五位一体”文明的全方位推进中开创出一种新型文明结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还通过反思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牢牢掌握了文明发展的主动权。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看,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属于正在没落的文明,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属于正在兴起的文明,通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文明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更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首先,具有解放层面的意义。古老的中华文明相遇马克思主义之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文明自强,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时代呼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呐喊声从遥远的俄国传入中国,不仅使国人看到了实现现代化的希望,还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文明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其次,具有认识论层面的意义。中华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了自身的时代境遇和所处于其中的“现代历史进程”,确证了自身的“现代历史方位”,才将文明进步的方向科学地标识出来。最后,具有实践论层面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机制”,引领和描绘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主题及其建构和发展的方向。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主要就是通过中华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化实现的。通过马克思主义“化”中华文明,生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明的自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继往开来

      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都离不开对古今中外优秀文明的交流、借鉴、吸收和转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对人类现代文明成果进行借鉴吸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有益于文明进步的经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每一个“脚印”,都基于现实国情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薪火相传,最终都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强调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质。二者既有内在契合的地方,又相互支撑、相互造就。就前者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贯通,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价值观念内在相融。在世界观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往共产主义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大同”就是建立在消除阶级差别的基础之上,而能使自由个性的人联合起来的社会形态。在人生观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民本思想。实现人的利益,提升人的修养,亘古至今从未变过。在价值观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康”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人民的这一理想。可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升华了中国人的“三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和展开,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养料”。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人类历史就是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千姿百态的文明史。现代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多元并存、长期共存已经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充分尊重各种文明价值平等和相互有别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文明成果,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才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鼓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等级论”“普世文明观”“历史终结论”“后殖民理论”等错误思潮,拒绝与其他文明的平等交流、和平对话、互惠共赢,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同化其他文明,牺牲别国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不仅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还对国际秩序的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方面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根据自身需要借鉴吸收其他文明中适合于自己的优秀成果,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提升。只有从文明传承、文明互鉴、时代进步、历史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阔视野进行考察,才能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精神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文明层面确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精神命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文明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了必要的思想资源,表明对创造新的文明形态的自觉性已经达到了新高度。

     

      思想的飞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开创出新的文明形态;只有掌握思想和文化的主动权,实现思想的飞跃和文化的“盛开”,才能铸就文明的新辉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结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结构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对于所谓终极本原的追溯替代对于现实文明进程的观察,以对于某一文明内在组成部分的阐析替代对于文明结构的系统考察的做法,不仅从中国现有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中考察文明的演进历程,更从社会价值、社会功能的视角审视文明的价值引领功能,融会贯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了“五位一体”文明结构,促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形态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总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将对文明的研究从社会客体转向人的主体、从纯粹批判回到生活本身、用劳动解放超越劳动物化、用共产主义超越阶级对立,为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基本依循。只有抓住这一实质,才能科学回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何以具有历史进步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交往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对文明交往的研究,主要回应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别于西方文明中心思想,就是要打破这种人为预设的文明等级秩序,使不同文明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真正做到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研究”(22&ZD006)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