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研讨会专辑
    杨映瑜:把握数字文明建设的三个维度
    发表时间:2023-12-22 来源:党建网

    把握数字文明建设的三个维度

    杨映瑜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要从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治理三个维度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并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数字经济:数字文明的发展基石

      在《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数字经济首次被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不难发现,数字化技术有别于工业文明的机械化生产,是进一步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工具。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出现在我国官方文件中,这表明了数字经济已然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建设的方向。

      数字经济在我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50万亿,占到整个GDP比重已超四成。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我国长久以来的战略布局。首先,我国从顶层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文件,如《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在这样的“组合拳”下,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愈来愈深,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新动力。其次,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卓有成效:5G、IPv6规模部署、算力总规模等多项指标居全球前列。数据中心的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则进一步夯实了数字经济的安全底座。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数字经济,将数字技术成果惠及人民。数字技术推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为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村村通宽带”“提速降费”“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化”等举措则让弱势群体也能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进而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民众走向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在国际规则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一方面,我们要增强科技实力、推动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科学人才是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踔厉奋发、迎难而上。另一方面,拥有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的国家往往掌握着市场规则的决策权,通过设定倾向性的规则使得资源进一步流向自身,进而造成全球数字经济的南北失衡。中国则积极探索跨境数据流通的新路径,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使得全球数字市场更加开放、公平。这也是数字经济推动全人类共享数字文明福祉的应有之义。

     

      数字文化:数字文明的发展重点

      发展数字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显然,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在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中国绚烂璀璨的古代文化赓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在当代,我国文化工作者们利用数字技术使得传统文化、典籍“活”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得到更好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例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观赏全国各地的文物,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成就与魅力;“数字方志馆”使得大量的本地历史脱离了纸质文本的禁锢,通过交互式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等,大大提高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发展数字文化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为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形式。网络文学、电影、动漫、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输出能力。如中国网文“出海”使得道教、中药、中国名胜古迹等中国元素越来越为外国友人所知,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意愿。另一方面,以抖音、微信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走出去”,打破了西方互联网巨头在海外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也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如“汉服”“武功”等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为外国民众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良好印象做出了贡献。

      发展数字文化还应当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不可否认的是,数字空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文化对意识形态可能带来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发展数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自觉抵御一些不良文化,更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的渗透和误导。

     

      数字治理:数字文明的发展难题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治理深刻地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为建设数字文明保驾护航。

      我国数字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首先,数字政府建设卓有成效。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更加有序;国家行政管理形式的创新使得民众受益,如“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更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其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电子证件等数字化手段既拓宽了线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广度,也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应急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基础。再次,我国的数字治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如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数字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等。

      数字治理需要全球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中国主张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国际社会应加强在数字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如跨境数据流动、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伦理问题等。

      中国为数字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中国坚决反对网络霸权,倡导缩小数字鸿沟,提倡数字包容。中国主张超越国界、共同携手应对数字技术对人类未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指出,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为此,中国呼吁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数字治理机制,促进数字技术造福于人类,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总之,中国的数字治理成就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驱动作用。同时,中国通过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制定、促进各方合作,也将为构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方案,进而为人类迈向数字文明贡献文明古国的担当与智慧。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