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今天你读书了吗 > 今天您读书了吗(今日读书) > 学习园地 > 经验交流
苏区时期党校教些什么
发表时间:2019-12-13    来源:学习时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杨会清

 

  我们党创办党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各级领导骨干,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以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党校的课程设置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早在安源党校创办之初,其主要课程就包括:政治经济浅说(即瞿秋白、王伊维所译的《政治常识》),俄共党史、少运史。这里就涵盖了马列主义理论和相关的政治常识。之后,党的六大决议又进一步明确:党员教育要侧重于“增加他们的政治程度,有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革命过去几个时期的经验”。这也就决定了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成为苏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突出理论教育的首要地位

  1933年在中央苏区建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虽然当时各个班次的课程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理论教育的首要地位。当然,苏区时期还没有要开展理论教育或党性教育的说法,而是统称之为“政治常识”教育。根据学员谭启龙、刘俊秀、肖锋等人的回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政治常识”教育,主要包括三大类课程,即马列主义理论类、党的历史类和苏维埃运动史类。在这三大类课程中,马列主义理论类的课程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学员李坚真后来曾回忆,“我是高级训练班第二期学员,……党校的课程一半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具体来说,当时的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包括了凯丰(何克全)讲授的《列宁主义问题》,董必武讲授的《社会发展史》,成仿吾讲授的《辩证唯物主义》,等等。另外,还专门印发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等原著,供学员自学。在省级党校,课程设置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一要求。学员徐大妹后来回忆,她在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学习期间,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就包括了方志敏、柳真吾(省苏裁判部长)、汪金祥(省苏政治保卫局局长)讲授的《阶级斗争》和涂振农讲授的《唯物辩证法》和《社会发展史》。

  通过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广大学员提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主席团在第一期典礼上的致辞中所指出的:虽然苏区干部训练班只有两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但由于中央局、中央政府的积极领导和同学们的学习热忱,他们已经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相信并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斗争中去,领导千百万工农劳动群众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到底。

  侧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用全部力量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围剿”。正因为如此,苏区各级党校才会从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和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将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纳入教学计划。就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而言,除罗明、李维汉、邓颖超所讲授的《党的建设》,毛泽东、项英所讲授的《苏维埃建设》,刘少奇、陈云所讲授的《工会工作》以及唐开元所讲授的《劳动法》外,这一方面的课程还包括:《支部工作》《宣传鼓动工作》《群众工作》《经济政策》《白区工作》《青年工作》《婚姻法》以及《土地法》,等等。上述课程,在省级党校同样要开设。像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时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的万永诚即为学员讲授了《白区工作》,而时任少共省委书记的关英则为学员讲授了《青年工作》。在苏区时期,这类教育统称为“实际工作常识”教育,也相当于我们今天各级党校所进行的专业能力培训。

  除课堂讲授外,苏区各级党校还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同时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任务,组织学员深入基层帮助开展各项工作,以使学员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如扩大红军,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深入,党校的学员也必须参加扩红工作。像李坚真等人,“就被派到福建省长汀县去扩大红军”并圆满完成任务。而肖锋等人,则被派到瑞金下肖区“协助下肖区少共区委做红五月扩红工作”,为全区顺利完成扩红任务作出了贡献。又如社会调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当时曾分成3个组,分别到会昌县招财区、筠门岭和县直机关开展社会调查。其中有一组学员,深入到独立营、政府机关、群众团体或群众家里,进一步了解情况,摸清各种人的经济情况、政治倾向。在这期间,他们学习毛泽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协助区会查出了隐瞒成份、偷留暗田、营私舞弊和地富破坏活动的线索。通过外出实习,不仅帮助了边区对敌斗争,也锻炼了学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再如做群众工作,学员平时甚至课间休息时,都必须下田同当地老表们一道犁地、担粪、插秧,他们同群众一样,卷起袖子,挽起裤腿,打起赤脚,个个都是劳动能手。正因为如此,他们与周边群众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肖锋后来回忆,“今天来明天去的老表们,和我们非常亲热,一点也不感到生疏。有事就叫我们去干,有东西就拉我们一块吃。我们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此外,苏区党校的教学计划中还安排了其他的工作,包括:有计划参加农村的支部活动;积极购买经济建设公债;利用礼拜六和假日实行义务劳动,帮助红属挑水、砍柴、送肥、浇菜,等等。而这些,也是党校学习的一部分。

  强化军事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中央政府提出了“工农群众军事化”和“军事行动系统化与集中化”的要求。对党校学员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自入校之后,学员们就必须承担起政治学习和军事学习这双重任务,过的是准军事化生活。

  从实际情况看,苏区党校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开设军事课程。这包括:《战术》《军事政治工作》《游击战争》《军制学》以及《地形》,等等。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就曾听过朱德讲授《游击战争》、博古讲授《目前红军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实际上,项英、李德也曾在党校讲过军事课程。二是强化军事训练。入校之后,学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规范的军事训练,包括每天做军事操、跑步、唱歌,等等。谭启龙后来回忆:我们在学校,过的是准军事化生活。大家都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每天早上出操,学员们统一服装,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梭镖,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知识。经过一个时期不间断地学习,大家受到了一次严格的军事纪律教育。此外,学员还经常开展“射击训练”“打靶训练”,甚至还要“学习用机关枪打敌人飞机”,以防止敌人飞机轰炸。当然,军事学习的成果也必须定期检验。对于军事课程的考试,学员王泉媛特别自豪。她后来曾回忆,“5个半月后,毕业考试。军事课我考了第一。那是夜晚演习。红军大学扮白军,我们党校扮红军。过河、摔跌、追击、爬山,我样样跑在前面。”三是参加军事实战。据肖锋回忆,1933年7月初,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曾停课一个月,学员的任务就是到粤赣省会昌筠门岭实习,协助边区前线的工作。而肖锋这一组,则跟着独立营一起行动,去攻打武平大明圩的靖卫团,结果,“激战半小时,俘敌24人,缴枪15支。”

  苏区时期,各级党校从党的方针政策、中心任务和革命斗争实际出发,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设置党校课程,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当时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合格的党员干部队伍。 

网站编辑:穆 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